长安全系官降 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即日起,凡购买长安汽车旗下车型CS15、CS35、CS75、新逸动、新逸动XT、悦翔V 3、悦翔V 7、新奔奔、睿骋皆可坐享直降4000元到18000元的优惠。”上月底,长安汽车官方发布的一则公告在业界激起千层浪。今年车市受到购置税优惠减半、新能源汽车补贴滑坡等因素影响,整个车市的氛围非常低迷,长安汽车也无法独善其身,前四月自主产品的销量为38 .72万辆,同比下滑2%,仅实现全年150万辆目标销量的25 .8%。值此关头,长安汽车全系官降是在断臂止血?

    销量惨淡

    前4月中国车市的销量数据非常难看。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乘用车共销售172.22万辆,环比下降17.84%,同比下降3.68%。1-4月,乘用车共销售766.98万辆,同比增长2.47%,增速比一季度减缓2 .16个百分点。这样的数据佐证了今年车市微增长的论调。

    在车市疲软的情况下,无论是豪华品牌、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日子都不好过。尤其是自主品牌,市占率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其中4月乘用车销量比上月下降3 .0 7个 百 分 点 ,占 总 量42.57%的份额。

    在自主品牌中,长安汽车是最“受伤”的一个,4月销量环比几乎腰斩。今年前4月,长安自主品牌累计销量也只有38.72万辆,同比下滑2%,仅实现全年150万辆目标销量的25.8%。

    具体从产品表现来看,4月份长安自主产品没有一款销量过万。长安C S35在4月份的销量只有3081台,环比下跌82%;而前三个月,这款走量车型每月的销量都超过1.3万辆。另一款主力车型CS75的销量也未能破万,只有9545台,环比3月份的22875台下跌58.3%。而3月底新上市的CS95并非长安走量车型。整个4月份,自主产品的总销量不到4 .5万辆,同比下跌近5成。

    官降早有端倪

    正当业界对长安汽车能否完成今年销量目标、继续卫冕自主老大宝座提出质疑之时,长安汽车却选择了更让人讶异的举动———除今年上市的长安C S95与凌轩外,旗下全系车型官降4000元到18000元不等。其中,销量最高的CS75就有1.4万元的优惠,而其官方指导价才7.88万-14.88万元,力度不可谓不小。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长安全系官降,且幅度如此之大?业界普遍认为,整体车市环境低迷,市场竞争激烈是一个主要原因。鉴于长安汽车4月份销量成绩严重退步,为了挽回销量,稳定市场份额官降是长安不得不为的不得已策略。

    早在4月份,长安自主车型在终端市场已普遍有较大幅度的优惠。仍以C S 75为例,4月份就普遍有数千元的优惠,最高优惠超过1 .4万元。根据南都联合威尔森公司的调查,4- 5月份,长安C S75的平均优惠已超万元。长安此次官降,只不过让终端市场的优惠官方化。

    长安的官降行为其实早有端倪。在5月18日凌轩上市当天,长安汽车副总裁龚兵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了价格战。他感慨,“今年的价格战,媒体们都保持了比较淡定的态度,不像去年和前年那样在宣传上那么高度重视,实际上从营销的角度来讲,我感觉今年的价格战是空前的,力度、覆盖面都是非常广的。”

    龚兵还表示,经销商库存预警连续3个月在60%以上,这意味着所有的厂家库存都在逐步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为此,长安方面特意调整给经销商的批发量,给经销商“减负”。

    联系起龚兵当时说的这一番话,不难发现,长安官降其实是早有预谋。

    除了市场竞争激烈,调整库存,给经销商“减负”,给即将上市的新款车型铺路也是长安的一个目的。长安今年新品C S55,据称将在今年7月上市,长安汽车目前正在进行内部结构优化,为下半年新车的上市做产能和库存调整,而且将很快调整到位。而这次官降,无疑是长安内部产能、库存调整的一个策略。

    害人还是害己?

    长 安 的 全 系官降,给今年以来一直存在的价格战火上浇油。

    随着5月淡季的来临,终端市场的促销力度明显增大,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降价动辄数万甚至十数万元的豪华车,降幅普遍达到10%以上。奔驰S级车型最高优惠达到25万元,奥迪和宝马的竞争车型也快速跟进,放出超过10万元的优惠幅度。

    而在市场的宠儿———高增长的SU V领域,前两个月长城、长安、一汽、北汽、上汽、奇瑞等自主厂商相继在5万- 10万元价格段投放新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加上市场消费力不足,让终端市场的价格战早已如火如荼。

    “官降的第一块石头不是长安扔的,而应该是五菱。”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在低端市场,长安汽车并不是官降的第一人,而应该是五菱宏光,只不过不像长安汽车那样全系官降,“全系官降的,长安应该是第一家”。

    对于长安的全系官降,不少业界人士担忧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低端市场更加激烈的价格战,给自主品牌带来伤害。更有人质疑长安此举是断臂止血,自伤元气。

    崔东树分析,长安官降固然对自身的利润压力产生影响,但事实上对弱势厂家造成的压力最大。在他看来,打价格战是今年特殊形势下的必然产物,而价格战对厂家来说是市场营销的最高境界,因为“只有实力强大的厂家才打得起价格战”。这一点,从合资品牌就可以看出,尽管年年打价格战,但合资品牌的整体价格体系并无变化。

    长安全系官降,到底是害人还是害己,后续又会有哪些厂家跟进,有待市场验证。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