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盘遭遇“围城” 华翔造车进退两难

来源:财经时报

  目前处在困境中的华翔集团,对汽车业继续投入已有心无力;脱手转让,却找不到愿意接盘的人

  本想占住宝贵的汽车资源,却陷入进退两难境地。最近,华翔集团欲退出汽车业的说法不胫而走。

  华翔集团行政办一位女士听说《财经时报》记者的来意后,立即反驳:“我们正在加紧开发一款小型产品,怎么会停产呢?”

  原华翔集团行政办负责人袁颢也表示,没听说华翔集团要退出汽车业。

  不过,《财经时报》记者获得的消息表明,华翔富奇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华翔富奇)实际上已处于停产、销售库存的状况。

  “目前处在困境中的华翔集团,对汽车业继续投入已有心无力;脱手转让,却找不到愿意接盘的人。”刚刚离开华翔富奇的李先生说。他认为,整车业务已成为零部件巨头华翔集团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造车一无所获

  成立于2004年的华翔富奇,以生产中高档SUV为主,投资方为华翔集团。

  “我们正在加紧开发华翔富奇6500车的升级换代产品,其他产品也在加紧开发中,包括一款小型的短轴距SUV.”接受《财经时报》采访的华翔富奇销售负责人张先学说。

  根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报表显示,今年1~4月,华翔富奇共生产汽车218辆,销售244辆,4月的销售量仅为61辆,产量居然为零。

  据此推断,华翔富奇现已基本停产。有关人士透露,华翔集团早在去年就开始尝试脱手,包括引进合资、联营或者收购等方式,想转让富奇股份,逐渐淡出整车制造。

  但这些尝试均未成功。“我们曾想引进国外的二、三线品牌,但他们对我们企业不感兴趣。”华翔某高层这样表示。

  种种尝试无果之后,自救成为惟一可行的道路。

  “在北京,我们设立了华翔富奇北京销售总公司,负责全部整车产品的市场开发、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负责西南市场的吕建经理告诉《财经时报》记者。

  据吕建介绍,他们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华翔富奇6500、福兴SUV、福兴皮卡等系列,其中包括汽油两驱、汽油四驱、柴油四驱3款主力车型。

  华翔集团挺进整车制造已走过3个年头,江西富奇是其旗下惟一的整车生产企业,投资已达2~3亿元。

  “眼下,除了一个半停工状态的制造厂和尚未完工的汽车工业园外,基本上一无所获。”熟悉华翔富奇的业内人士如此评说。

  被中兴排挤的尴尬

  “华翔集团负责汽车销售的总经理张才林辞职了。”为华翔集团提供零部件配套的上海某供应商负责人说。

  华翔集团是一家拥有20多亿元资产的大型企业,生产的桃木内饰、仪表台总成等产品,为一汽、上汽、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国内外主流整车厂配套。

  2003年~2004年间,华翔集团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增资和股权置换,全资拥有富奇汽车。

  富奇是一家老牌的汽车企业,后来在市场竞争中日渐衰败,但拥有生产整车的所有软硬件。华翔集团只用了不到1亿元,获得了一家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齐备的汽车制造厂,还拥有了工厂土地的产权和一个成型的产品——富奇6500及其“准生证”。

  据张先学介绍,2003年5月,华翔集团受让华晨名下60%股份,入主中兴汽车,并通过中兴汽车同时控制了江西富奇50%的股份。

  “华翔当初介入汽车行业主要考虑两点:一是看好汽车行业的前景,二是对自身优势的信心。”华翔集团董事长周辞美表示,“以华翔十多年的汽车配件生产经验,应该完全有能力把整车做好。

  尽管华翔集团持有中兴60%的股份,但在中兴管理层的强烈抵制和排挤下,却一直无法控制中兴。

  2004年7月,华翔集团董事会作出决定,退出对原中兴持有的30%股份,同时对江西富奇的持股从50%增加到80%。此后不久,华翔又通过股权置换彻底与中兴分手,达到全资控股富奇的目的。

  “无论是从规模、效益还是研发能力来说,中兴汽车都远远强于江西富奇。对于一心想要造车的华翔集团来说,退出中兴接管富奇实在是迫不得已。”浙江某知情人士告诉《财经时报》记者。

  管理是民企软肋

  自从1999年吉利首开民营企业造车先河以来,“造车梦想”紧紧抓住了波导、美的、新飞、奥克斯、比亚迪、万向等一大批民营企业的心。

  浙江省统计的数据显示,仅该省进入整车领域的民营资本,一度高达117亿元人民币。

  但2004年开始,汽车市场景气渐失,一些企业纷纷暂停或者终止了汽车项目,如夏新、波导、奥克斯等。

  为什么浙江省的零部件企业要争先恐后做“汽车梦”呢?

  浙江省发展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研究员认为,在当初的市场大环境下,已走出原始积累的浙江民企,往往采取“先声夺人”的战略,先占资源后管理。

  “不少民企大概只看到了当时造车的丰厚回报,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投资冲动。”卓勇良说,“某些企业已退出造车业,充分印证了民企投身造车业仅凭热情与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经济学家吴敬琏也表示:“我认为对汽车业要谨慎投资。”

  据专业人士介绍,汽车业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求之高超乎想像,上马生产线、研发产品、打造品牌、建立营销网络等一系列环节,都要求企业具备长期、持续的高投入能力。

  浙江大学的张教授认为,一旦上述某一个环节把握不好,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这是民营企业暂停或者终止汽车项目的根本原因。(杨仕省)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