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电池”疑炒作 真相究竟如何?

来源:科学网

    记者联系到黄富强,他回复:“宏观上这种材料是三维结构,碳的sp2程度高达98%,少于5个原子层。我们在投稿过程中一直采用‘介孔石墨烯’的名称,最后出版时改用少层碳。原因在于,有一人提出石墨烯是二维的平面型结构,并建议也可叫作‘高度石墨化的三维微孔少层碳材料’。大家从不同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然而实质是同一个。”

    介孔石墨烯是石墨烯广义家族中的一种新结构,具有优异的三维微观导电性能,经氮掺杂后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储能特性。

    石墨烯电池疑炒作

    记者在采访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卢红斌、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袁国辉等人时发现,他们都不同意一些商家和媒体将石墨烯材料应用在电池中就将其称为“石墨烯电池”。

    “在电极材料中添加石墨烯后就将电池称为‘石墨烯电池’显然不妥,类似于之前在商业上将纳米颗粒添加到塑料中后制成的洗衣机称为‘纳米洗衣机’,显然带有炒作意味。”卢红斌说。

    传统电池的命名一般是遵循“正极—负极活性材料”的规则。袁国辉指出:“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时,成流反应是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的嵌入和脱出的贡献。电极中添加石墨烯材料时,石墨烯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尽管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却不是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的活性材料。”

    因此,他们认为,应该称之为“锂离子电池”,或最多称之为“石墨烯改性的锂离子电池”。

    “‘石墨烯电池’应该是通过添加石墨烯能够显著改善锂电池的充电速度、循环稳定性、使用寿命、甚至能量密度的高性能电池,最好有明确的技术参数作为参考。如果仅通过采用石墨烯名称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或关注度,以此提高销量,可能会产生误导。”卢红斌指出。

    虽然“石墨烯电池”这一称呼颇有些“自摆乌龙”,但是业内专家却看好石墨烯材料在电池上的应用,尤其是在电极上发挥所长。

    目前,业内采用的富锂正极材料通常导电性不佳,对电极而言极为不利。为提高正极电导率,通常会在正极颗粒表面沉积导电层,如包碳处理,并通过添加导电添加剂来改善正极电导率。电极导电性对于电池的充电速度、循环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不佳的导电性还会增大电池发热量,加速电池性能恶化。

    因此,有相当多的工作致力于通过在正极材料中添加石墨烯来提高电极中的电荷传输效率和传热效率。石墨烯是一种具有单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碳膜,其中碳原子之间存在共轭结构,电荷在其中可以快速迁移。也正因如此,石墨烯也为发展其他新型电极材料提供了可能。

    短期商用现实吗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