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对于有些车企来说,这个年关也许并不好过。从2016年1月1日起,国家第四阶段的燃油限值标准就要正式实施了。新的燃油限值标准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再抱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显然是“自取灭亡”。
今年1月5日,就在百公里6.9升的第三阶段油耗限值标准刚刚全面执行之际,工信部又发布了新修订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 及指标》。这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从2016年开始,直至2020年,所有企业生产的乘用车平均油耗必须降至5.0升/100公里。
据了解,第四阶段的燃油限值标准沿用了第三阶段采用的“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评价体系,并分别加严单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企业平均目标值要求。其中,对整车整备质量较大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值更加严格,尤其是1.88吨以上的乘用车。
此外,在第三阶段汽、柴油车的基础上,新标准还增加了对天然气、新能源(含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考核。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标准对汽车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工信部网站曾公布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境内111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乘用车 1821.85万辆(不含新能源乘用车和出口乘用车),乘用车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33升/100公里。
工信部相关人士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透露,考虑到企业降耗任务较重,新规为企业设定了每年油耗达标值,目标由松至紧——从2015年到2020年,工信部为当年生产乘用车设立的平均油耗目标分别为百公里6.9升、6.7升、6.4升、6升、5.5升和5升。
然而,即便油耗限值标准是循序渐进的,留给车企的时间也不多了,市场的压力让转型和调整迫在眉睫。有媒体称,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首次在发展上有了危机意识,开始真正考虑市场的顶点、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的结果也正在变得真实起来。
相比中国车市最美好的2009年和2010年,今年整体市场交出的答卷只能说差强人意。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字,今年1~10月,中国整体汽车产量略 高于去年同期,为1928.03万辆,销量1927.81万辆,同比增长1.5%。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18.12万辆和17.11万 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而传统燃油乘用车的产销量增长只有2.20%和3.89%。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大胆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年产销量将超越美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这个数据背后,是国家推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决心。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 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购、限行,已实行的应当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