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吉利远景全球制造基地在湖南湘潭全线竣工之际,吉利发布了旗下另一个全新的子品牌——“全球鹰”,正式启动多品牌战略。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透露,接下去吉利要推出“小劳斯莱斯”,“就是劳斯莱斯级别的。外形、底盘、动力总成、内饰完全是我们自主开发的。3.5升的发动机,也是我们自己造。”
李书福已经开始憧憬坐上“小劳斯莱斯”的日子:“我天天坐车到处走,天长日久,颈椎就坐坏了。因为要在车上睡觉,一睡着,头一歪,颈椎就伤了。小劳斯莱斯造出来以后,睡着没有关系,就像躺在床上一样,而且很平稳。”
李书福说,吉利的企业理念已经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型为“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
这一天,距离1998年8月吉利第一辆轿车下线刚好10年。
过去的10年里,李书福,这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拓荒者,亲历了自主造车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艰难历程。吉利这个曾经“不准出生的孩子”,凭着自身顽强的生命力,至今累计产销汽车超过100万辆,成为中国造车民企No.1,并连续4年位居中国汽车行业10强。今年1月至8月,吉利实现销售13万辆,同比增长27%。在全国车市连续六个月环比下降的大背景下,吉利逆市上涨成为车市难得一见的亮点。
昨天 造汽车是因为不怕别人学
1984年就开始创业的李书福,真正动手造汽车是1997年。这之前,他先后搞过冰箱零部件、铝镁曲板建材、踏板式摩托车,之所以要造汽车,与之前的经历不无关系。
“看我们搞冷柜、电冰箱蛮好的,很多人都跟着学。建材、摩托车也是一样,因为这个东西大家都会生产。”李书福说,“最头疼的是他们还不开发票!那税就不要交,我们没办法弄。”
无奈之下,李书福把眼光投向了当时比登天还难的汽车制造。做一件“人家学不起的,搞不了的事情”。
买车拆开来学习轿车的构造
“当时我想造汽车大家都觉得是个笑话,人家说你这个人有毛病。”李书福说,“很多人劝我不要搞,否则下场会很惨。但我认为不会失败。”
吉利开发汽车,最初连李书福自己在内只有4个工程师。在开发手段上,不仅没有什么数模化设计平台,就连基本资料都非常缺乏。为此,李书福专门买了一辆二手奔驰轿车,通过拆装奔驰来学习轿车的构造、设计,构建自己的零部件体系,以最原始的手段开始了汽车开发。
造的第一辆车跟奔驰一样
很快,一辆“奔驰E200”在他们手里诞生了。当时正好临海有一个大型活动,来了很多人,李书福就把这辆“奔驰E200”开去停在临海国际大酒店门口,不仅引来当地群众围观,几个外国人还为“这到底是什么车”争得面红耳赤。
虽然这款车只造了这么一辆,但在李书福眼里,这却是吉利的第一个小生命。“玻璃钢的,红旗轿车的底盘、发动机,外观跟奔驰E200一模一样。”从此,这辆绝版“奔驰E200”成了李书福的第一辆座驾,“天天开,感觉就跟红旗差不多,但是看上去就是一辆奔驰。”
第一款商品车借别人的名义生产
初尝胜果,更坚定了李书福造车的信念。那年冬天,吉利的第一家汽车厂在临海破土动工。鉴于当时的情况,厂房建设极为低调,没有人会想到,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中国第一个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即将拔地而起。
当时,汽车都是国企在生产,要么是外资和国企进行合资生产。李书福去找当时机械部的领导,对他们说,中国轿车进家庭,价格应该就是3万到5万元。“他们眼睛睁得大大的:3万到5万是什么车啊?我说是轿车啊,吉利生产的轿车,我们已经设计了一款车,叫幻影。他说,那行吧,你去幻想吧。”李书福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在这种情况下,吉利只好挂靠国有汽车厂。1998年8月8日,借用别人工厂名义生产的吉利豪情汽车正式下线。几经波折,一直到2001年11月,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一天,吉利终于拿到了“准生证”。
李书福说,“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这是他打开财富大门的钥匙。“我之所以做汽车,就是认为改革开放不可逆转,它会一直朝前走。作为我们来讲,要做一点大事需要时间,三年八年是搞不成的,需要一辈子。”
今天 发动机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拿到轿车生产许可证还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李书福至今记得向合资厂商采购发动机、变速器零部件时遭遇的种种刁难。也正是这种屈辱,激发了李书福的一个信念——“造车一定要造发动机”。
2007年春节开始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吉利远景广告,第一次挺直腰杆喊出了“(远景CVVT全铝发动机)世界先进,中国领先”。
“我们登广告的时候,中央电视台说不行,这样的评价是要手续的。浙江省科技厅有一个鉴定,他们说不行,要国家一级的,后来我们请科技部和汽车工程协会出面,找的全都是全国一流的专家。
“鉴定结果,升功率是57.2千瓦——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升功率是58千瓦。这都是技术数据,都经得起推敲。结果,2007年春节,吉利远景世界先进、中国领先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堂堂正正地播出了。”说起这件事,李书福眉飞色舞。
BMBS彻底解决爆胎失控难题
李书福说,今天的吉利,已经不再满足于自动变速箱、世界先进技术发动机,“现在要靠绝活了。”
BMBS(高速行驶中一旦爆胎时的安全保障技术),这个今年才出现的英文字母组合,足以让吉利人自豪。
“全世界那么多汽车公司都在轮胎上想办法,而我们认为要彻底保证不爆胎是不可能的,轮胎爆了以后自动修复也很难实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吉利人靠“头痛医脚”的另类思路,解决了这个世界性难题。“我们通过一套计算机系统,在爆胎的瞬间增加对应轮胎的摩擦力,即使时速200公里也不会失去平衡。我们还让系统自己刹车到安全速度,驾驶员就能让汽车安全靠边了。”
申请了全球专利的BMBS,今年1月在美国底特律车展上向全球发布,赢得一片喝彩。“电子等平衡”百公里油耗才3升
绝活还不止于此。“电子等平衡”也是一项了不得的技术。“相当于一个超级的油电混合动力。试验结果是百公里油耗3升左右,排放可以达到欧6标准。我们的远景车型明年就采用这个新技术了。”李书福说,电子等平衡技术是吉利有史以来研发投入最大的一项技术,“我们投的钱太多了,财务都有意见了。”
所谓“电子等平衡”,就是在油电混合原理基础之上,能量利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简单地说,你吃一碗饭可以跑10公里,我吃一碗饭可以跑12公里、13公里,就是能量的利用效率更高了,我们又叫超级油电控制,已经拿到了中国和世界的专利。”李书福说,这项技术汽油机、柴油机、甲醇燃料都适用,“我们现在造了一个1.8升的电子等平衡发动机,明年就可以投产。”
两年后实现年产销100万辆
就在吉利发展进入加速度之际,2007年5月,李书福率先在行业提出战略转型,从打价格牌转变为打技术牌。
与此同时,企业理念也从“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型为“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小劳斯莱斯”就是这样一辆车——不仅搭载世界先进的发动机、国内唯一的自主自动变速箱、BMBS防爆胎安全保障,而且在空气环境设计、排污控制上都有独到之处。
在李书福的蓝图里,未来10年的规划动人心魄:到2010年,将实现年产销100万辆,吉利汽车将成为国内经济型轿车的首选品牌;到2015年,将实现年产销200万辆,其中2/3出口,吉利汽车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这个时代最可怕的就是没有欲望,没有个性。这是一个进步的社会,发展的国家,允许人们有个性,不断有自己新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如果我不张扬,我没有个性,我不知道吉利集团今天会怎样。”李书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