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车市无限大,为何车展少见“下乡车”?

来源:新华网

    农村车市无限大,为何车展少见“下乡车”?

    “村里唱戏,来了526个人,每人3瓶啤酒。”

    “村主任问:要去几辆车装?”

    “答:1辆昌河福运。”

    这是正在举行的上海车展上一辆专门针对农村市场的新车型的广告创意,幽默而巧妙地体现了农村车产品特点。

    实际上,国内汽车业界已经认识到,大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没有可持续性,而国内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才是未来的广阔舞台。

    然而,在香车美女云集的上海国际汽车展上,“下乡车”却是稀有展品,国内外厂商在城市车的各层次市场上“刺刀见红”,但小城市、农村市场的“蓝海”,却乏人问津。

    展会很炫目,难觅“乡土气”

    历届最大规模的2011上海车展如约而至,人头攒动的展会中,未来汽车不少,眩目新车吸引眼球,价值千万的豪车更是展会明星。

    然而,在这场占地23万平方米的2011上海国际汽车展上,专门针对农村市场推出的微型面包车和微型客车的厂商屈指可数,真正专注于专门市场的“下乡车”比较罕见。就连可以向二、三线城市推广的价格在5万元以下的小型家用代步车,也只有少数车型参展,即使有些国内车型主打低端市场,但概念宣传也尽量向城市生活用车靠拢,极力回避农村车形象。

    正如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周鋐教授所说:“车展自然是要把好车拿出来展示的,所以当然很难寻觅到乡土气息。”来自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新兴潜在需求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一位汽车业内人士说,国内专门生产“下乡汽车”的企业并不多,因为其实这一市场并不像很多厂商想象的那么容易突破,因为目前农村用户对于汽车价格非常敏感,而且与城市多作为代步工具不同,农村车往往还是生产资料,国家规定的油耗、安全标准一个都不能少,以低成本造出耐用车其实不容易。“而且今年以来国家汽车下乡优惠政策停止实施,对这一市场短期内肯定有影响,但未来依然会增长。”

    市场巨大,行动何以寥寥?

    “我国汽车生产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二、三线城市、广大的农村汽车消费市场仍在成长中,稳定增长的市场需求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2011年上海国际车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汽车工业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应二、三级市场及农村市场的产品,引导扩大农村市场的需求,提升下乡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不仅如此,早在2009年,国家曾出台“汽车下乡”的惠农政策,对新购微型客车或报废轻卡换购轻型载货车实行财政补贴,刺激农村市场的汽车需求。

    但问题是,刚性需求巨大,市场潜力无限,但市场参与主体却寥寥可数,品牌厂商兴趣不足,这又是为什么?

    “农村用车关键要省钱、省油、省心,不但要皮实耐用,油耗低,还要能承担很大的负载,特别是还要满足好修的要求,对于农村市场服务的要求也很高。”长期专注二、三线城市、农村用车的江西昌河汽车公司总经理李黎说,“做农村车需要企业有公益心,因为目前利润非常薄,一般企业不愿做,也做不好。”

    汽车业内资深人士贾新光指出:“目前有些管理汽车产业的部门并不认为农用车是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下乡车市场一直比较边缘。”

    即使是从市场角度看,这一新兴汽车消费市场也并未像呼吁中那样受到热捧。“中、高端汽车市场的利润比低端市场要高出许多,有的甚至要相距几倍到几十倍。二、三线城市、广大农村的汽车需求主要还处于低端市场,大量企业不愿进入。”周鋐教授说。

    一位知名汽车分析师认为:“农村市场潜力很大,但暂时还很难出现爆发式增长,实际开发需要有个过程。因为在许多农村地区,就连公路、加油站等基本的汽车使用条件都还是个问题。”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