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与长丰汽车重组尘埃落定之后,有关三菱与长丰的合作事宜再一次挑起业内的敏感神经。
6月22日,一则《三菱和长丰技术转让协议本月30日到期》的文章引起热议。业内人士纷纷猜测,三菱与长丰不痛不痒的关系是否能维持?或是在广汽进入长丰之后,会出现新转机?又或是三菱不再脚踏两船,抽身勇退专注于“最佳伴侣”东南汽车……
一连串的疑问亟待解决,对此敏感问题长丰与三菱汽车讳莫如深,一律采取了迂回躲避方式。三菱汽车在回复网易汽车的邮件中就直接回避了有关“技术转让”的问题,但首次对广汽重组长丰事宜进行表态,声称对其合作表示“尊重”,并认为此项合作将为长丰汽车的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三菱汽车将朝着继续保持合作关系的方向,与合作伙伴进行讨论。
在邮件回复中,三菱汽车还强调,“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在三菱汽车的中国经营战略中,本地生产业务与进口整车业务同等重要”。
长丰澄清与三菱合同到期传闻
长丰汽车在6月25日也按耐不住了,发表了一则“澄清三菱合同到期的传闻”的公告。
公告声称,公司与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主要如下:于1995年12月24日签订的《三菱PAJERO(轻型越野汽车)技术转让合同》;于2000年3月15日签订的《长丰汽车Q-car适应新排放法规车体开发协议书》;于2000年7月25日签订的《三菱PAJERO(Q-car 匹配6G72S4发动机车型)技术转让合同》;于2002年11月4日签订的《三菱PAJERO io(KR45:小型四轮驱动车)技术转让合同》;于2004年9月3日签订的关于三菱PAJERO CK系列车型技术转让的合同(《许可合同(CK)》和《工程技术服务合同(CK)》)。
在上述合同或协议中,第一项合同的期限为至合同标的开始商业生产后10年,第五项合同的期限为9年,其他各项合同或协议的期限为至合同标的开始商业生产后9年。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长丰汽车在公告中表现出的自信。公告中指出,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1995年-2000年间的三项合同对长丰公司的生产经营无实际影响。目前公司已经成熟地掌握了有关技术,并能够实现相关产品的全国产化。
公告中还指出,2002年-2004年签订了两项协议尚未到期,仍在履行当中,且履行情况良好。
长丰汽车声称目前已成熟掌握有关计划,并能够实现相关产品的全国产化。这一句自信满满的表达,似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长丰试水“长丰版帕杰罗”
目前,长丰汽车国产化的产品主要有猎豹SUV系列、黑金刚系列以及轿车骐菱。而直接通过和三菱汽车技术转让诞生的国产化标志性产品,要数长丰猎豹飞腾。
飞腾的原型车原是三菱“帕杰罗io”,出自设计名家宾尼法利纳公司,1995设计完成,1997年开始生产。2002年,长丰汽车通过与日本三菱汽车公司达成三菱IO车型技术转让协议,取得生产“帕杰罗io”的的授权。
不久以后,帕杰罗将进入自主品牌阵营
从整体上来说,无论是从造型还是技术参数上来看,“猎豹飞腾”其实就是“帕杰罗io”的中国版,唯一不同的是,飞腾没有使用帕杰罗的三菱标志,而与其它的猎豹越野车一样,采用了猎豹系列特有的车标。
但这款有着三菱血液的国产化车型“猎豹飞腾”,市场表现远远达不到预期,甚至一度淹没在车市里面。
而与波导合作推出的长丰轿车骐菱,最后也因为双方的“分手”而不了了之。唯独长丰猎豹系列以及三菱帕杰罗系列在市场上还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这个蛋糕不足以让长丰汽车“心满意足”。
据长丰汽车06-08年的年报,长丰越野车在SUV市场中的表现也是不够理想的,与本田CR-V、现代途胜、长城汽车等相比,长丰差距还是挺大的;08年的汽车销售辆仅为2.7万辆,年度盈利仅为1.79亿元。
有消息人士指出,其实长丰在SUV领域一直想拿下三菱帕杰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能够挂长丰汽车的LOGO,因为居于双方利益上的博弈,一直未果。
但随着广汽入主长丰之后,这种三菱与长丰的“僵持局面”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近日,有网友发现并曝光一组“长丰版帕杰罗”的照片。
从获取的照片来看,正是目前国产的第三代帕杰罗V73车型。与众不同的是,该款帕杰罗V73车头及车尾部位置,不再挂三菱的LOGO,而是采用了长丰汽车的LOGO。
目前三菱帕杰罗V73的售价在29.8-41.6万元左右。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长丰版帕杰罗”能够批量生产的话,预计在新售价方面能取得很大的优势。
近日,网易汽车也走访了广州的部分三菱经销商,其中大多数经销商表示“不知情”,声称目前店内并没有长丰版帕杰罗。一位经销商相关人士则向网易汽车透露,这批长丰版帕杰罗应该是供应军队的。
“长丰版帕杰罗”既然能供应军队,或许就已经离大批量生产“自主帕杰罗”不远了。
三菱妥协让步 “讨好”广汽
三菱汽车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汽车公司之一,与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相比,三菱的发展并不那么顺利。先后经历与北汽分手、入股东南汽车,迄今亏损严重,持股14.58%的长丰汽车的业务发展也不尽坦途。
据悉三菱汽车日本本部已很不满意,三菱汽车以及合作伙伴长丰汽车在中国的表现,特别在意长丰汽车作为一个有着军工背景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意识,消费环节的服务意识等等都不能让三菱汽车“放心”。
长久积累的抱怨让三菱早就有了另起炉灶的想法,不过由于三菱在国内已经有了两家合资企业,按照国家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定,是不可以再有第三家合资企业的。无奈之行,事情只能见一步走一步,甚至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09年5月21日,广汽集团重组长丰汽车之后,让三菱看到了久违的温暖曙光。
早在08年年中,三菱汽车和长丰汽车曾在内部就通告了双方将成立50%:50%股比的合资公司的事宜,但随后此事一拖再拖并无实质进展。后来,一位三菱汽车的相关人士道出了原委,“那时双方仍然在等待长丰汽车和广汽集团的合作谈判进展情况。”上述人士还表示,“对于长丰和广汽的合作,三菱汽车更期待。广汽集团的介入,可以说是三菱汽车最好的机会之一。”
广州电视台《汽车杂志》栏目组制片主任陈川接受网易汽车专访时,也曾表示,对于三菱汽车而言,广汽集团重组长丰无疑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发展契机,将可能直接推动三菱汽车与广汽集团的合资合作。而广汽集团在与本田和丰田的合作中建立起来的与日本企业合作的经验和运营方式,以及广州周边已经形成的极为成熟完善的日系车零配件配套体系,无疑都会让三菱汽车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变得更加主动。
5月21日,不管是对主角广汽、长丰还是对配角三菱来讲,都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这一日,既是广汽入主长丰汽车之际,也是长丰与三菱关系解冻之时。随后出现的“长丰版帕杰罗”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目前,三菱渴望与广汽的“深度合作”,已经撬开了一扇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