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长安“输血”存活 哈飞扭亏仍存疑

来源:华夏时报

     按照当初双方重组的约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其持有的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东安动力、昌河铃木、东安三菱的股权,划拨至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23%的股权划拨中航工业。两集团重组成立新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兵装集团持股77%、中航工业持股23%。

    哈飞汽车“嫁入”长安,更像一场“包办婚姻”。只是,双方在“新婚”之初就不够轻松。2009年,哈飞亏损高达4.7亿元,“婚后”的2010年底,长安汽车宣布的产能投资总额早已超过了2009年24亿元总利润的10倍。有消息称,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正是长安为哈飞“输血”换来的。但尽管如此,哈飞依然没能摆脱年年亏损的境遇。

     曾有长安集团人士表态,“哈飞汽车连续两年实现盈利后,便会将其资产注入长安汽车。”而现在,哈飞汽车一直在亏损泥潭中挣扎。看来,长安集团将哈飞汽车资产纳入上市公司以避免同业竞争并借此实现融资发展的计划,也不会在短期内实现。

     盘活“中航系”

     当然,在当年中航与长安的重组中,哈飞只是整盘棋中的一个棋子,如何盘活“中航系”汽车板块这盘棋,对长安方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课题。

     长安集团内部人士曾向媒体透露,哈飞和昌河在被长安收购之前就一直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长安集团是在国家层面的介入下承担起产业整合的责任,而中航集团却成功卸掉了包袱。“长安接手昌河和哈飞并不划算。虽然借收购哈飞和昌河提升了产销规模,但后续的经营压力也显而易见。”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曾位列微车市场“四强”之一的长安汽车,收编昌河和哈飞之后,面对上汽通用五菱的强势挑战,其微车业务每况愈下。

     事实上,长安旗下哈飞汽车轿车月销量甚至不足千辆,导致哈飞汽车工厂产能大部分闲置。有消息称,长安汽车计划将长安福特嘉年华转移至哈飞工厂生产。

     而昌河方面显然更不太平,2012年,江西景德镇工厂的停产事件被当事方形容为“很伤感情”,这一事件导火索虽是生产资质的转移,但有分析认为“实质是长安汽车增速放缓导致了子公司的不安定感增加”。今年年初,长安昌河重组一事在媒体沸沸扬扬的争论中再一次不了了之。据昌河相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昌河将会设立独立的展台。由此,至少昌河方面独立的意愿还很明显。

     而对于目前汽车集团中排名第四的长安来说,面对北汽不断加紧的追赶步伐,也必须开始加快发展的速度。在长安集团总裁张宝林看来,2013年将是长安汽车的关键年。“到2020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中,乘用车和商用车将各占50%。”这意味着,从2013年开始,长安乘用车板块必须实现大幅增长,才能追赶上其微车板块的现有规模。微车增长不济的情况下,长安汽车也有意改变策略,发力中高端乘用车市场。

     市场留给长安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多,长安、哈飞和昌河三方能够实现共赢的发展吗?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