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说一说市场空间。
虽说自主车企的风光确实不如前几年,“换车”固然迎来了“高峰”、“产能”也确实开始逐渐“过剩”,但依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市场空间。虽然一二线市场已逐渐饱和,但三四线市场却还远不到饱和的时候。试想一下,十年前,村民结婚摩托车是必要的“大件”,而如果把“大件”的标准升级到汽车,那将是多大的需求。
自主品牌的优势一直以来都在低端,市场亦主要集中在三四线,甚至更边缘的市场。与一二线大城市消费者看重品牌不同,这些市场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要知道,同样级别的车型,自主品牌还是要比合资便宜得多。至于合资价格下探,的确会给自主造成冲击,但合资下探必然是有一个底线的,其主力车型是不可能探到同级自主品牌的区间,而且自主品牌还会在配置上占有优势。
综上所述,只要地方政府的“后盾”还在,热钱投资没有中断,小企业戴大集团帽子的性质没有改变,三四线的市场空间还在,那么,那些游走于主流边缘的自主车企存活的土壤就依然存在,“中国自主品牌死掉一半”的惨烈就不会出现,至于“只剩下三到五家”之说,那更是杞人忧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