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的一位朋友谈起了他的新鲜事:拼车上下班。原来他和他的一位同事都住在同一个小区,属于80后的单身贵族,平时上班下班都是自己一个人开车,偶然谈起这事,觉得现在油那么贵,这样开车太浪费了,两人一拍即合,约定轮流开车,每人每星期轮换,谁开车谁负责费用。
这样的拼车方式其实早就已经出现,但由于费用、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原因,并没有流行,但时至今日,随着油价的上涨、交通路况等的影响,生活、工作上的拼车出行又逐渐被人们所忆起,有些精明师奶甚至在周末约好同一个小区的业主一起拼车到肉菜价格便宜的市场购物。
拼车出游已成为市民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拼车多见于春运及自驾游
拼车,俗称搭顺风车,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司空见惯,在我国却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一种出行方式。一般来说,生活出行、上班下班拼车的很少,以前拼车多发生在春运期间老乡们集体回乡或者在假期结伴拼车去旅行。
“即使高速路封锁,我们也可以绕道绕回去。”来自安徽芜湖的谭先生在聊起今年由于雪灾,拼车回乡时说到。
“本人开捷达一台,邀3位老乡2月1号左右从佛山顺德区乐从到江西上犹县城,有同行者请拨打13929144×××预约!拼车费用按实际费用平摊。注意,车小,带不了太多行李,大包小包少一点。晕车者勿扰……”
在本地多个车迷网等网站上都可以搜索到像这样的拼车征集信息线路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又以到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安徽等地的为最多。
自驾游,也经常出现拼车现象的。三五知己带上帐篷等户外装备在假日满中国的游走,相信这是不少人的梦想。“随团太累,包车太贵,挤车到景区后出行又不方便,我感觉拼车出行的方式不错。”市民刘先生对记者如是说。国庆期间,拼车出游的多不胜数。
参加过多次拼车出游的车主曹先生告诉记者,选择拼车主要是因为一个人开车出游油费太贵,多几个人出游就可以分担部分成本。而且,一两个人出游难免会有点孤独,找几个熟悉的人同行会热闹一点。记者还了解到,拼车自助游除了在网上寻找网友外,更多的人选择邀请自己身边的同事或朋友一起出游。许多人认为,一起出游的人都彼此熟悉,不必担心安全或受骗;同时,大家利用假期一起旅游,既联络了感情又可以得到放松。
拼车的尴尬:无法可依
“骑车太累,公交受罪,打车嫌贵,养车很费,只有拼车最实惠。”这句在城市拼车一族中流行的顺口溜,既反映了拼车是一种社会需求,也体现了拼车所具有的现实合理性。
但日常上下班拼车的现象真的很少,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拼车伙伴,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有偿拼车,如一方有车一方没车,没车的给予有车的一定费用拼车。而且,每个人每天的生活轨迹都不相同,比如一方今天有约会,那另一方就得自己回去,费用方面又得再计算,琐碎事情太多。而且,行车中出现的事故、发生意外的话,责任、权利等如何分配,这些都制约了拼车的流行。
更为重要的是,拼车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我国现有运管规定,利用私家车从事有偿拼车是一种无证经营行为,应该按照黑车来处理。按规定,非法营运行为一经查实将对车主处以暂扣车辆、高额罚款等严厉的行政处罚措施。
面对日益扩大的需求市场,目前交管部门对于有偿拼车的态度也处于矛盾之中:毕竟不以营运为目的的有偿拼车与纯粹的营运车辆有别。但如果允许其存在,又确实冲击营运市场,会出现新的社会纠纷,同时给社会管理带来难题,为此,交管部门一般不采取完全鼓励或完全禁止的态度。
应合理引导有偿拼车行为
有法律人士认为,从本质上说,拼车行为是一种分担成本的补偿行为,其搭乘对象相对固定,多具有一次性、临时性或者短期性的特征,并非长期以此为业,因此,只要收取的数额不是过分高于车辆运营成本,就不能认定为是“用作营运用途”,这是必须与长期以盈利为目的搭载不固定乘客的“黑车”区别开来的。
尽管有偿拼车现象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但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社会各界大多表示认同。人们普遍认为,有偿拼车有利于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对待有偿拼车现象有关部门宜疏不宜堵,甚至应该在规范的前提下,鼓励和提倡拼车行为。希望相关部门能及早制定相关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