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从国际化产品到市场国际化
曾在2003年创造单次出口4000辆,出口总量7000余辆业绩的中兴汽车,这两年似乎沉默了许多。然而沉默并不代表裹足不前,中兴一直在铆足了劲做两件事:一是销售网络建设,二是SUV无限的研发和市场定位。
中兴总经理肖伟把近两年中兴“默默无闻”的原因总结为“没有新产品”。实际上,中兴在产品销售上特意进行了控制,只销售皮卡产品,在皮卡基础上改装的所谓“经济型SUV”不再销售,其目的是想通过新产品无限的诞生,带动中兴整个企业形象和企业经营理念的提升。
2005年,中兴在新产品真空的情况下,通过产品技术升级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用户和市场,使得中兴汽车依然位列皮卡销量的前三位。虽然这两年中兴的动静很少,实际上中兴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扎扎实实地在技术引进和产品开发方面练基本功,无限就是这两年来辛勤的结晶。
“引以为傲的是,中兴并没有引进或复制国外的哪一款产品,从造型设计、全新底盘平台研制,到车灯、内饰的每一处细节,都是凭我们自己的实力做出来的”,肖伟表示,无限的研发技术是国际化的,零部件采购也是全球化的。中兴产品开发的起点就是国际化,对进军国际市场做好了充足准备,可以说中兴打造的不是“产品的国际化”,而是“国际化的产品”。
在未来几年内,“国际化”就是中兴发展的关键词,包括产品开发的国际化、法规和质量指标的国际化、配套体系的国际化以及市场的国际化。肖伟说,前三项中兴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经验,在国际化市场方面,中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步是要把中兴自己开发的产品卖到国际市场;第二步是海外建厂计划的实施,中兴在俄罗斯及东南亚已经建厂,近期内会覆盖非洲和南美。
时值“两会”,“自主创新”是会议上的热点,也是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希望围绕着这个点,民营汽车企业的生存环境能有所改观,这也是中兴的最大愿望。
华普——“海派汽车”的生意经
当企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的时候,徐刚临危受命成为上海华普汽车的领军者。从“海派汽车”创意的提出,到“三个联合”研发方式的运用,再到混合动力车的横空出世,徐刚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回击了那些质疑的眼光,将一度偏离航道的华普拉回了正轨。华普这个民营企业中不太响亮的名字,也奇迹般地成为增长最快的典型。
与其他草根浙商不同,徐刚是先为官后下海,为成就大业甘愿放弃仕途,几年前在吉利担任CEO,后又到吉利旗下的华普担任董事长。当初将亏损严重的杰士达改造为华普,为的是利用上海的地域优势发展中高级车,但这一定位显得过于超前。在人们的固有意识中,民营汽车企业与低档车企业往往是划等号的,以中高端形象示人的华普一度不被消费者所接受,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为此,徐刚重新调整了华普的定位,提出要把其打造成“中国自主品牌海派汽车的代表”。他表示,“海派汽车”的真正含义,是海纳百川、体面实用,把上海美好的城市精神熔铸成产品和品牌的核心价值,这是华普文化造车的愿景。
徐刚一直强调“自主”的重要性,既要有自主品牌,更要有自主研发,还要有自主生产和自主认证。其核心是自主研发和自主生产,将研发出的东西转化为产品。为此,华普采用了“三个联合”的方式:联合国际上专业的工程技术公司,联合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联合核心供应商,实现共同研发。
徐刚表示,今年华普专门成立了混合动力车研发部,预计将投入2000万元以上;第一款混合动力车海域506将在2007年年底试销,2010年实现产业化。
民营汽车企业要改变其低端形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华普的一系列改革,实际上也是为其未来的中高端战略奠定基础。徐刚认为,华普目前还是一个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提升的弱势品牌。“我们的资源有限,不会跟随其他厂家做常规的发展;必须整合资源切入到特定的细分市场,以实现快速、跳跃式的发展。”
“华普在上海乡下的一个镇里面,我每天都能听到田野里的虫鸣声,但每天也能看到我的企业在发展、在进步。”徐刚欣慰地说。
吉奥——海外市场承载国际品牌梦想
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大军中,吉奥恐怕是规模最小的企业了,但其董事长缪雪中却是一个名人:因在吉利创业期创下销售突破3万辆大关的成绩,而被称为“吉利少帅”,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17年,堪称民营汽车业的元老。如今另起炉灶,创办吉奥汽车,主营SUV产品,从工程立项到新车下线只用了168天的时间,创下了新企业产品推出的速度之最。
缪雪中不否认吉奥是个小规模企业,也不否认当前SUV市场急剧萎缩,对于小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事实上,吉奥之所以能在如此市场环境下脱颖而出,不得不归功于缪雪中“未卜先知”的本领。
缪雪中表示,吉奥汽车自成立之初就提出了“立足国内市场,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的战略决策,并加强了国际贸易部的人才储备,使吉奥产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国际销售网络。缪雪中称,2005年吉奥共出口汽车3500辆,总金额达1600万美元,今年计划出口6500辆。
很显然,当初决定进入SUV市场时,缪雪中就已经打好了算盘。不与国内强势SUV企业正面交锋,反而专攻海外市场,同时反哺国内,在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国内市场的声誉。
“有些人认为民营企业产品低档、廉价,这有可能是事实,但这种情况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因为民营企业造车没有任何政策支持,只能靠自身滚动发展,往往从门槛较低、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开始切入,因此发展初期的产品容易给人造成低档、廉价的印象。”在缪雪中看来,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二步,是要迅速提升研发能力,弥补因此而产生的人才缺口。
缪雪中表示,民营企业的企业属性决定了它必有一支高效、勤奋、自强的创业团队,这个团队没有任何依赖意识,但有搏杀市场经济强大的生存意识和风险意识;民营企业独辟蹊径的营销方式,在各种市场环境下的应变能力,还有因廉洁勤奋而产生的成本优势都是其突出重围的制胜法宝。
刚刚实现“微利”的吉奥汽车,却承载着缪雪中的“国际品牌”梦想,这对善于在市场中寻找机会的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动力。(王超 刘世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