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问题车”的烦恼

来源:新闻晨报

  价值百万元人民币的奔驰、宝马经常受人追捧。养一辆价值百万元豪车,其中的酸甜苦辣,它的车主体会最深刻。即使再贵再豪华的车也无法保证其质量就是完美无瑕,但遇到问题车,车主的权益是否能得到足够的、及时的保护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在问题车面前,法律途径的效率是否能让消费者满意?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买到“问题车”的车主维权之路多数是相当曲折与结果难料,特别是一些海外跨国大企业生产的“问题车”。

  [案例回放]

  陈先生花费190余万元购进德国某品牌顶级轿车一辆,行驶数月中因为机械故障频发,送修数十次,该车故障仍无法彻底修复。陈先生要求解决此问题,但他得到的答复是:如果退车的话,需要折旧处理,折旧后价格为90余万元;另外,可以选择免费换发动机。如果换发动机,新发动机需要进口发动机,周期较长;如果折旧退车,损失非常大。当他运用法律武器时,陷入遥遥无期的等待之中。

  [律师观点]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的吴东律师对于诸类的诉讼的看法是:“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其中原因有二:一是诉讼期长。生产豪华车的公司基本都是跨国企业,可以运用特别的权利延长开庭时间。比如,对代理律师资格进行审核就能将开庭时间延长两周。再加上故障技术鉴定等诸多环节,都在延长裁决的时间。二是最终结果难料。问题车的维修记录,维修过程都是修理厂掌握,而修理厂、代理经销商和生产厂商属于利益共同体,消费者很难及时完整地取证。

  低效处理让人无奈

  在笔者的采访中接触到一个案例,问题车是英国某品牌的豪华车,但代理经销商的解决方案距离消费者差异太大。在诉诸法律时,代理经销商亦承认车辆存在问题,但态度就是它不可能单独为此“埋单”。于是把海外的生产商告上法庭,但去年开庭,至今大半年已过仍无结果。

  如果法律途径周期过长的话,消费者很可能被迫接受代理经销商的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车维权这个问题时,法律途径的低效率也属于是对消费者的不平等。法律诉讼的低效是对“问题车”车主更深层次的伤害。呼唤已久的汽车“三包”如能在今年出台倒是一个大喜事。先解决消费者的合理要求,别把代理经销商与生产厂商之间的推诿让消费者来承担。□夏文强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