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定音:东风日产并非全面减产

来源:腾讯

最近几天,汽车圈炒得最热的新闻是东风日产半停产,据说是日本地震导致关键零部件不能正常供应,东风日产襄樊工厂大幅降低了每天的产量。

然而,东风日产31日发布的声明指出,自3月11日日本大地震至今,东风日产花都、襄阳、郑州三地工厂的生产计划没有受到影响,每日产量皆保持原有水平,没有出现减产或者停产。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全面减产结论有点牵强

3月26日,国内有媒体报道称,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东风日产目前大幅减产,襄樊工厂26日安排的生产计划已不及平时的三分之一,陷入半停产。

这篇报道指出,3月26日,记者在东风日产襄樊工厂总装车间看到,当天车间安排的生产计划为82台,现场也没有往日的忙碌景象。总装车间每日安排的生产计划为304台,当天只有82台,工人们因此也只上半天班。

得出东风日产大幅减产结论的这篇报道,提及的只有襄樊工厂,并没有花都、郑州两个工厂的相关信息。再则,某一天生产计划减少,在生产调度中也很正常,不能据此得出全面减产的结论。

另外,今年一季度国内车市趋冷,日系品牌车也未能幸免。即使没有日本地震,工人也不需要再加班。根据一个总装车间某一天生产计划减少,就得出东风日产半停产的结论,未免有些牵强。而且只生产82台那天,是厂休日,计划安排的少十分正常。

谁在忽悠日系车供应紧张

311日本大地震和海啸,确实对日本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冲击。由于电力供应不足、物流不畅,日本主要汽车生产企业从3月15日开始全部停产。但是,随着情况的好转,许多日本汽车工厂已经陆续恢复生产,特别是一些专门供应海外的汽车零部件,更是率先复工。

丰田本田、日产中国公司以及在华合资企业,多次声明地震对中国的汽车生产影响不大。这些合资企业的国产化程度都比较高,只有一些关键零部件需要从日本进口。事实上,自311地震至今,日系品牌汽车在国内的供应并没有中断。

但是,一些不良汽车经销商把日本地震当作发财的机会,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意夸大影响,散布由于日本地震汽车零部件供应紧张,国内工厂供货不足,忽悠消费者赶快买车,否则过一阵子就买不到了。有的汽车经销商制造谣言,说什么日本汽车零部件受到核辐射影响。消费者反映,一些经销商不仅取消了之前的购车优惠,还在偷偷涨价。

我们一些媒体和网站,为了抓眼球,也在不负责任地传播这些不准确的信息,制造恐慌情绪。

汽车是一个全球化产业

东风日产的“天籁”等高端产品,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主要在日本本土生产。有媒体根据东风日产半停产的假新闻,批评东风日产对外方依赖过大,暴露了合资企业只会卖车的弊端。这种批评有失公允,也缺少基本常识。

目前国内汽车合资企业国产化程度普遍很高,只有少部分零部件需要进口。即使是自主品牌汽车,也需要进口部分汽车零部件。

汽车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国家的概念已经被打破。此次日本地震,没有合资企业的德国汽车公司也受到影响,原因是日立公司生产芯片的工厂停产,影响了德国汽车电子部件的生产。美国一些从日本进口零部件的汽车企业,包括福特汽车,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日本地震导致一些生产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的工厂暂时停产,不仅对合资企业带来一定影响,对一些从日本进口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自主品牌汽车,也带来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些非战略行业没有必要自给自主,而是全球采购,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最佳配置。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是最大的两个民用飞机制造商,但是都不生产发动机,而是对外采购英国罗尔斯·罗伊斯、美国通用电气和加拿大普惠公司的发动机。中国正在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发动机也是从国外采购。

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奇瑞、吉利、比亚迪和长城,目前也在采购国外汽车零部件,并非全都是自己生产或是国内采购。

国家鼓励的自主品牌汽车,仅仅要求商标,也就是LOGO是在国内注册的,而不管其技术、资金、零部件来自哪里。

因此,汽车产业不能搞固步自封、自给自足,必须面向世界。这样的产品才有竞争力,才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