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理念看增长潜力 自主品牌拉开营收差异

来源:购车网

 2010年汽车卖了1805万辆,2011年还能增长30%吗?如果不能,则产能危机将会为汽车业的非理性投资敲响警钟。

  对外资汽车而言,没有中国市场就当是少收了三五斗,对合资品牌而言,没有中国市场还有其他市场可开拓,对所有鸡蛋都盛在一个篮子里的自主品牌呢?思路决定出路,与君共勉,共同探讨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之路。

  点评一:长城汽车

  虽然长城汽车不是资产最雄厚的自主品牌企业,但绝对算得上是收入增速和利润表现都最为出色的本土汽车企业。在过去的一年中,长城汽车收入同比增长了78.9%,达221.75亿元。可分配利润超收入更是增长了163.7%,达26.98亿元。

  业绩的背后,与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密切相关。作为一个擅长后发先至的企业,从皮卡起家的长城汽车把每天进步一点点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悬挂在企业最显眼的位置。这与“不疯狂就死亡”、“打破自主品牌天花板”等口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因此,这个表现颇为低调的企业在外界看来总有那么一种神秘的感觉。从06年长城汽车涉水国内等级最高,功能最全的实验室,到09年拿到自主品牌第一枚欧盟整车型式认证,匪夷所思行为的背后都与其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密切相关。

  而事实上,低调让长城汽车损失了很多机会,比如第一辆皮卡出口到欧洲的宣传契机让中兴汽车给拿了去,但同时摒除外界干扰的长城汽车也得到了很多。这就是产品口碑,从皮卡到SUV再到轿车方面的出色表现,长城汽车运用口碑的力量,将“后发先至”的独孤九剑发挥到了极致。

  比如去年,长城汽车在整合轿车资源之后推出了首个轿车品牌——腾翼。旗下首款车型,同时也是首款三厢轿车在没有进行大面积和长时间的前期推广情况下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便实现了月销量过万的神话。与其他企业相比,这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和高端之路很值得所有自主品牌深思。

  今年,长城汽车在行业平均预期很低的情况下,给自己制订了42万辆的销售目标,同比增速达35.4%,另外,在自主品牌最大的市场短板——海外方面,唯一拿到了欧盟整车型式认证的长城汽车也制订了8万辆的销售计划。

  为实现2015年30%海外市场的销量目标(60万辆),今年长城汽车将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32亿元提升至35亿元。其中,包括7-8 亿元的天津新厂的继续投放,18 亿元左右的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部件的产能投放,以及9-10 亿元的研发投放。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拥有建行、中行、工商、民生、农行等多家银行超过20亿元贷款授信的企业却没有一分钱的资产负载。因此,在自主品牌中的潜力不可限量。

  点评二:吉利汽车

  在车市销量急速狂飙的年代,媒体们一度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称之为“汽车狂人”,与之对应的还有一位“汽车疯子”。现在,这两个名号已经归属于一个人名下,这就是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

  去年,吉利汽车营业收入达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而净利润也同时增长了16%,达13.7亿元人民币。

  但这些都不是它最耀眼的地方。去年3月28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将沃尔沃轿车公司(简称: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收归囊下。由此,吉利汽车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真正意义上世界知名品牌的本土汽车企业。再加上此前对澳洲DSI的并购和对英国锰铜的入股,吉利不断加速着国际化的步伐。

  但是,对内陆气候过于严重的自主品牌来说,国际化的进程总是显得异常的漫长和艰辛。这就好比是在造原子弹,除了需要达到理想状态的材料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合适的人才。李书福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通过多年持续的教育投资,吉利汽车打造了自主品牌中最成功的教育体系。

  可以说,人才战略成就了吉利。更成就了吉利的未来。

  点评三: 比亚迪汽车

  当造电池的企业跨入汽车制造的时候,很多人都报以嘲笑的口吻。但事实证明,这家造电池的企业翻开了中国汽车制造的新篇章。而且其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理念至今仍不失为车市最经典的案例。

  2010年,比亚迪以466.85亿元的收入,实现了约18.28%的同比增长,但净利润下滑33.48%至25.23亿元。其中,汽车销售了52万辆同比只增长了15.5%,远低于80万辆的销售预期。

  在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理念下,比亚迪早在收购秦川之前就成功的收购了北汽集团旗下为北京吉普配套的模具厂。经过整合之后,比亚迪在北京成立比亚迪汽车模具中心。以汽车模具为起点,比亚迪从最初被俄罗斯媒体誉为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汽车——福莱尔,再到F0、F3、F6、F3R、s8、F3DM、F3e、G3、L3、M6等一系列车型,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技术与中国人力优势的结合。

  但是伴随中国人口红利的迅速衰落,比亚迪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理念也遭遇着巨大的挑战。

  于是,从去年起,比亚迪开始了一系列的改变,并且将去年定义为品质年。通过收购日本荻原公司位于群马县馆林市专门生产精密模具的工厂。今后,这家工厂将承担起位于北京比亚迪汽车模具中心的使命,并逐渐从G3R、G6开始对原有车型进行模具的替换。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制造精度的提高,比亚迪汽车将更加符合消费者尤其是二三级市场的消费者的审美观感。但在人力成本逐渐升高的情况下,其独特的垂直整合模式仍将受到极大的考验。文/王概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