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我市停车难的有效方式 让汽车“坐”电梯

来源:温州都市报

  市区现有泊车位约5.6万个,而小车保有量近两年间就增加了12万多辆。如何缓解我市“停车难、行车难”问题?委员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停车难、行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划在路边的停车位早已车满为患,一些医院、商场、学校等门前道路经常堵塞。统计显示,市区现有泊车位约5.6万个,而小车的保有量两年间就增加了12万多辆,这意味着两年来新增的12万辆车至少需11条人民路才“摆”得下。

    -委员建议

    解决我市停车难的有效方式是向空中发展建机械式立体停车楼,让“汽车坐上电梯”。首先在市区范围内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试点,如公共停车位、单位建设专用停车库、居住小区平面停车点等先开展试点;针对机动车昼夜移动的特点,进行错时停车。其次指定建设立体车库相关政策,如简化报批手续,建立绿色通道;进行税费减免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等。最后是加强对道路停车的管理与监督,如严厉处罚违法占道停车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市民正确认识机械立体车库;积极开发停车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提高车位的使用率。

    -记者调查

    在市区黎明路国贸大厦办公的陈女士,昨天上班前跟往常一样,把车开到大厦后门的立体停车库,停在规定的铁槽内,熄火,拿卡,走人,按时上班。停车库工作人员在显示器上点击指定位置,车子上升至“楼上”,靠边,停稳。陈女士为此支付一天的停车费10元。

    曾先生到市区人民路购物,车子在花柳塘左突右拐,总算找到一块能停车的“风水宝地”,移车过程中,有一中年男子喊着“倒,再倒,停——”曾先生为此付出5元钱,无任何保障和收据。

    明眼人都知道,这里存在乱停车乱收费,如果车被刮擦被抄牌,都只能自认倒霉。但是,像国贸大厦这样的升降式立体停车库,在市区寥寥无几。你想停,难。

    看看这个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还真是个少占地方的好东西。这里设A、B两组机械,每组机械占用约3个车位的面积,左右两侧有19层共38个车位,中间部分是“电梯”,车子一停在指定的铁槽内,就可以坐电梯上任何层数。两组机械大约占用6个车位的面积,却可停76辆车子。

    在市区南浦住宅区,有我市首家大型立体停车库——南浦立体车库。这个近几年才得以真正使用的自行式立体停车库,占地约2.7万平方米,共7层,规划设计636个车位。“目前已有500多个车位出租,白天车子都开出去了;晚上2~6层基本都停满。”车库24小时巡楼的工作人员王先生说,停在这里的车子没有限制,无论是附近居民的车辆,还有外来的临时车辆。

    “立体车库2002年刚建起的时候根本没人停,这几年车子多了,才渐渐被接受。2007年时,尽管2~6层车位不够,但把车停在7层的人还是很少。”车库管理单位——市康居物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海燕说,开到高层耗油量大,有些人在其它地方找不到停车位,才不得不选择停在立体车库的5~7层里。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大队相关负责人坦言,现在停车位资源少,靠路面划出停靠车位非常有限。根据规定,路面停车面积不能超出道路面积的18%,否则,行车就更不畅通了。

    在现有车位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市政协委员、市城建设计院副院长方岚建议:要大力推进机械立体车库建设,向空中借地解决停车难问题。她说,如何停车不应该单单是为了解决目前停车难问题,更多的应该把它当作发展停车产业来对待。温州有丰厚的民间资本,如果能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可以开创新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化弊为利。如在停车库旁边设立公共厕所、杂货店等公共设施,增加绿化建设,改善周边环境,创造就业机会等。

    陶海燕认为,随着车辆的逐渐增加,更应该提倡推广大型立体车库。但从长期来看,大型立体车库只能算是公益性投资工程,除去前期成本不算,收入与管理、维修、日常开销费用基本上持平。要继续建造大型立体停车库,必须要靠政府扶持,比如减免税收等。

    一般立体停车场每40平方米能停放60辆车子,节约土地的效益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在没有机制保证这个产业发展的前提下,社会资金是不敢贸然投入的。同时,停车还要考虑便利性、价格问题,更多人愿意停放在路边,就是因为离目的地近,不花钱。

    占地少、车位多的立体式停车库在杭州、上海等地比较普遍,为什么到了温州,就成为稀缺资源呢?市规划局市政处负责人提出“谁来建”、“谁出资”、“公益性还是以盈利为目的”等问题。他说,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每年拟建的公共停车场难以启动。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