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奔驰宝马短时间内难超奥迪

来源: 北京参考

    本周一,奥迪旗舰车型——A8L在广州上市,奥迪在室外搭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展台,规模空前。奥迪、奔驰、宝马,这三大高端汽车品牌的豪华上市活动由来已久,一则是为品牌需要,二则为更重要的互相攀比。特别是近两年,奔驰、宝马在中国的行市暴涨,在利润增长、经费充足的情况下,活动规格也逐渐提高;而奥迪在保持高增长的同时,对奔驰、宝马的戒心也越来越重,活动规模也自然要更高一筹。

    今年年初,奔驰中国在上海举办了盛大的125周年庆典活动,奥迪事业部高管听闻非常不爽,特意在春节前搞了一次媒体深度沟通会,让媒体记住,奥迪才是中国高端车的老大,奔驰搞的活动都是“浮云”。

    也难怪奥迪对奔驰、宝马高度警惕。去年,奔驰在国内销售近15万辆,同比增长115%,宝马销售近17万辆,同比增长87%;奥迪销售超过22万辆,同比增长43.5%。看着越来越接近的数字,奥迪要想继续做国内高端车的老大,必须在各个方面超过奔驰、宝马,活动规格上也不例外。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奥迪的担心和戒备不无道理,但剥去数字增长的外衣,奔驰、宝马很难在国内超越奥迪。

    多年来,奥迪在国内稳扎稳打,在发展初期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奥迪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稳健发展模式,特别是在竞争进入白热化的今天,奥迪也不是在吃老本,依然站在高端车发展的最前沿。奥迪在国内办的一系列品牌营销就是个例子,奔驰、宝马自己也不否认,很多营销模式是在借鉴奥迪。

    相比奥迪,奔驰、宝马则没有那么好的发展机遇。没有稳扎稳打的时间,必须进入中国市场就跑起来,否则会被奥迪远远地甩在身后。

    奔驰、宝马的小步快跑缩短了与奥迪的距离,但也带来了后遗症。

    奔驰的市场价格混乱就是其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顽疾。由于奔驰经销商实力雄厚、背景复杂,而奔驰中国一味追求销量,奔驰品牌产品价格在国内可以用“动荡”来形容:紧俏的SUV车型动辄加价5万、10万元,货源充足的车型则降10万、8万元。最让人唏嘘的是去年国产奔驰长轴距E级车上市前,进口E级还降价10万元,奔驰中国在狠狠扇了自己一耳光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和北汽控股的利益。奔驰在中国一直推行“品牌年轻化”,为配合这一战略,奔驰引进小车Smart,并做足了宣传。如今,当初上市时15.8万元的车型,已经卖到10万元,“品牌年轻化”已经被“品牌低廉化”所替代。

    去年,宝马在中国推出了“悦”品牌理念,而宝马的硬伤也就在这个“悦”字。宝马的“悦”品牌理念很简单,就是通过驾驶宝马享受乐趣,从而体现宝马产品的操控性和运动性,突出宝马产品的技术优势。

    宝马的性能不容置疑,但却被竞争对手定义为“具有进攻性的品牌”。主要原因在于宝马过度地宣传、展现其运动性特质,品牌过度张扬。宝马一直在向消费者灌输的就是开上宝马,只有你做不到,没有宝马达不到。在宝马的这种宣传攻势下,很多活力充沛的消费者购买了宝马,他们乐于体现开宝马的快感,而忽视了电影蜘蛛侠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责任”,而这也正是宝马所忽视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消费者驾驭不了宝马,或者缺乏对责任的认知,从而发生事故;而在宝马品牌张扬性格的衬托下,大众舆论也更倾向于将罪名安置在宝马头上,一时间宝马车似乎成为“交通肇事车”的代名词,这也是为何宝马车主肇事后,大家格外关注的原因。

    奔驰和宝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硬伤,在短时期内很难改变,而这硬伤在奔驰、宝马发展过程中愈加凸显,所以奥迪没必要过分担心奔驰、宝马的发展,还是把心思多用在如何解决客户提车难的问题上吧。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