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的利好政策正在不停的“砸”向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领域。
继9月29日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后,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住 建部四部委又联合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下称“指南”),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完成为500万辆电动汽车配 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
“个人用户充电难是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下一步将通过多方举措解决这一难题。”10月12日,在江苏常州召开的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成立暨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表示。
“在国务院的‘指导意见’里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说充电基础设施是一类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这句话实际上内涵很丰富,把以往的充电基础 设施作为车的附属物,或者只是车位以后随便建设的附属物的层面,上升到了城市基础设施的高度。”曾参与上述“意见”编制的、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 合研究所主任工程师李立理在日前由沃尔沃集团与FT中文网联合举办的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领袖论坛暨沃尔沃集团可持续交通白皮书发布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 示。在他看来,充电基础设施的落实和保障已经不是一个行业和产业性的话题,“在国务院常务会上,(已经)是和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直接结合起来。”
虽然从横向上看,未来清洁化有很多技术路线,比如说天然气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但这两类汽车同样有基础设施配套的问题。李立理认为,电动汽车的充电 基础配套,实际上在可以选择的几个清洁路线当中的,在实现基础设施配套这个环节,是最容易的。因为我们要建天然气的加气站,燃料电池的加氢站,模式是和燃 油的加油站基本上一致的。如果要为其配套则意味着我们基本上要全新复制一套现在庞大的加油站网络,这在未来的中国几乎是不可以承受的。
或许正因如此,据其透露,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出台充电设施的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奖励办法。而据记者了解,在12日的常州会议上,国家能源 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也表示,国家拿出几十个亿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鼓励社保基金探索投资充电基础设施领域。此外,国家还将成立充电基础设施基 金,发行基础设施企业债券支持充电桩建设。
虽然从2013年9月开始,国家就开始密集的出台了十余个重点政策,涉及到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价格、基础设施建设奖励、电动汽车企业资质准入等方面,而在车辆的补贴上,也已经有了国家和省市、地方等多层的财政补贴,但对于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方面依然较为模糊。
“目前国家层面对充电基础设施没有财政支持,支持的来源方主要是地方政府。”星星充电总经理苏浩告诉记者。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已经出台了 财政支持政策,苏浩向记者介绍道,不同地方政府对于投资者的资金支持比例、支持范围和入围补贴的细则都有着不同的执行标准。“一些地方是只补贴充电机的 钱,而一些地方是充电机和工程布缆的钱都按照比例补贴,还有一些地方根本没有出台入围补贴的细则,让企业无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