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第1周
沈阳、青岛、南京,三座城市分别发生不同程度的出租车停运事件。此次多地出租车停运中,出租车司机们将主要诉求集中在了打车软件上,而打车软件最初恰恰是出租车司机最喜欢和推崇的揽客工具。
2015年7月28日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对媒体公开表示,希望专车和顶灯出租车、租赁车形成优势互补、和谐共处的新格局。被称为专车新规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也有呼之欲出之势。
2015年10月8日
上海市交通委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了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也是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的许可资质。
释疑
其他城市会不会效仿“上海模式”?
滴滴快的获国内首张专车牌照,有分析认为是专车在国内诞生一年多时间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这不仅表明了开始有地方政府对专车的肯定和认 可,也意味着专车有望走向“合法”,从而有助于专车在其他城市迅速打开局面。滴滴快的昨日表示,正在与多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沟通类似“上海模 式”的合作。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从大的方向来看,全国各地都在规范专车发展。各个城市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其他城市的经验来制定自己的相关政策。
“上海模式肯定会为其他城市的专车规范发展提供借鉴作用,特别是对于有些人口总量比较大,交通量比较大,特别是通勤需要比较旺盛的城市,这些地方专车的需求最为旺盛”,单菁菁说。
据央广网报道,滴滴快的CEO程维表示,“今天的事我觉得是有勇气和有智慧的表现,我们拉着手,一起走了这一步。”
“我们认为,将来专车的这种创新,应该是地方走在前面,因为中国地方很大,各地情况不一样。上海出台这个办法,第一是尊重现实的,第二是了解互联网和科技创新的,不然很多小的管理都会把企业管死。”程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