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资料图片)
冼伟雄。(资料图片)
备受关注的《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试行办法》昨日正式实施。昨天中午,刚刚结束会见活动的广州市市长陈建华,顾不上休息,在市政府抽空接受了媒体记者专访。
一个月前,广州宣布成为国内继上海、北京、贵阳3个城市之后的第4个限牌城市。陈建华昨日坦言,如果广州不限牌,明年超过一半的主要路段在高峰期可能会出现拥堵,现在出台“限牌令”是责任政府的痛苦选择,要实现解决拥堵、公交优先和节能减排的三大目标。他表示,要尽可能减少市民的“痛苦指数”,“限牌令”试行一年期间将充分听取民意。
为什么突然出台“限牌令”?
这是在特殊情况下实施的痛苦的选择
记者:广州“限牌令”短时间内就通报执行,市民觉得很突然。突然出台“限牌令”是为什么?
陈建华:我在今年6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未来广州交通发展的思路是4个字——“建、增、管、限”,强调广州出台交通政策必须坚持公交优先。
对中小客车总量进行调控管理,是市委、市政府非常慎重的决策。这几年广州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目前超过200万辆,而城市新建道路增长不到2%,在中心城区几乎没有地方修路了。到今年5月,中心城区主干道一级道路晚高峰平均车速同比下降9.6%,主城区27%的主要路段高峰时期行驶速度低于国际警戒标准。按照测算,再过一年,超过一半的主要路段在高峰期会拥堵。我们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等交通堵塞以后再来限牌,一个是现在作出调整。经过再三研究出台调控措施,这是在特殊情况下实施的痛苦的选择。
为何现在限牌?
赢得时间空间来实现3个目标
记者:是什么让广州市委、市政府下决心现在作出这个痛苦的选择?
陈建华:现在出台“限牌令”是责任政府的痛苦选择。如果等到车辆增长到300万辆,广州交通已严重堵塞再限牌限号,那时已经很难取得效果。现在选择限牌虽然痛苦,但是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来实现3个目标。第1个目标是解决拥堵问题,每年从30万辆车的增量减少到12万辆的增量;第2个目标是解决公交优先,加快对公交的投入,目前60%的公交出行比例,经过几年努力可以达到75%以上。比如,新修建的7条地铁通车后,乘坐地铁出行人数将从500万人次增加到900万~1000万人次;加大公交车密度投入,加大出租车密度投入,大力发展轻轨、水上巴士、进一步完善城市慢行系统,离上班地点不远的市民可以选择自行车和步行系统,通过综合措施来解决公交优先;第3个目标是实现节能减排。实施中小客车总量控制,原来一年30万辆车的增量可以减少到12万辆的增量;市民在摇号前要承诺,摇到号后要购买2.5升以下排量的汽车。如要买超过2.5升排量的车就必须通过竞拍,竞拍的车不限车型。同时,如果买符合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所列的新能源车和节油率超过20%的混合动力中小客车,政府还将按照每辆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为什么“限牌令”未进行听证?
不保密会引发井喷式上牌和抢购汽车
记者:为什么出台“限牌令”未进行听证,一些市民和网民表示不理解。对此,您怎么看?
陈建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重大公共政策出台必须经过听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但是限牌政策的出台必须保密,否则会引发井喷式地上牌和抢购汽车。
广州限牌政策的出台,经过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和部分民主党派代表讨论取得共识,并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决定的,各区(县级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讨论。
试行办法也不是最终方案,用一年时间试行,就是要征集各方意见,充分讨论,发扬民主。8月1日是试行办法实施的第一天,希望在今后一年的试行期,社会各界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