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买车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新车后窗上贴的那张醒目的黄色纸张,上面记录着显示该车油耗数据的“油耗标识”。从2010年初开始,工信部便在其官网上推出“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通告”专栏,用来发布油耗数据,并且要求新车需粘贴显示该油耗数据的“油耗标识”。然而,最近就是因为这么一张小小的纸片引发了网友和媒体的激烈讨论,讨论的主题就是工信部给出的“真实油耗”相比美国环保署(EPA)的实测油耗低了很多,其实不只是比EPA,相比起易车之前实测的油耗,那也是相去甚远。(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同样都是实测油耗,为什么会相去甚远呢?有不少网友称无论自己怎么开也开不出工信部给出的所谓“真实油耗”,甚至有人质疑这些油耗的真实与可靠性,是不是厂家申报的数据而并未经测试得出的。这些种种的猜测和质疑使得不少人对工信部的油耗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其实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此,油耗测试方法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出现如此大的差值。工信部所谓的油耗更接近于理论值,可是试问我们日常的驾驶又有几个能开出理论值来呢?不能说没有,但是这样的人真是太少了,微乎其微。道路拥堵状况、汽车的车况、个人的驾驶习惯、汽油的质量等等都直接对油耗产生着影响。如果想要向理论油耗看齐的话,需要我们不断从各个方面去努力。
2高油耗背后的思考 官方油耗测试的区别
事实上,工信部所推出油耗数据全是通过照搬欧洲油耗测试循环所测得的结果,中国现行的油耗测试所采用的工况循环类似欧洲1992年开始实施的ECE R101法规规定的工况循环,它由四个市区工况循环和一个市郊工况循环组成。我国市区和市郊工况循环在环境温度20摄氏度~30摄氏度的实验室内测试,测试车辆冷机启动,经过一系列加速,稳定车速,减速和怠速工况完成测试。
工信部工况测试图
相比来讲美国环保署(EPA)油耗测试方法则更与时俱进,适用于当前的道路状况。在2007年以前,EPA只测试车辆的城市和高速油耗,但从08年开始增加了高速/加速,空调和低温三大全新工况,从而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燃油经济性。
通过以上的表格我们就不难看出为什么美国环保署(EPA)的测试数值更接近真实性了,测试数值的全面性直接导致油耗数值更趋近于真实性,不过就算是这样的全面测试也很难完全体现出真实的油耗,毕竟EPA的测试也完全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前一段根据最新一期美国《消费者报告》指出“EPA燃效值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更加接近实测,但仍很难反映真实情况,因为测试的工况设定还是过于理想,普通车型实测燃效平均比EPA燃效低2%,混合动力车型平均差幅达到了大约10%”。我国所测试的测试工况更接近于“实验室效果”,而且照搬欧洲陈旧的测试标准才使得会与EPA形成如此大的差距。
仔细分析测试结果,不管是哪家的测试数值,几个数字也不能完全说明车辆油耗的所有问题。油耗标识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大的意义在于其能反应不同车辆的油耗进行横向对比,给准备买车的人做个数值的参考。虽然实际数值可能不具备参考意义,但是由于测试标准的统一,在横向的对比上就形成了同样的标准。所以不管是工信部、欧盟还是EPA,或者是以后更完善、先进的测试方法,从横向对比的角度出发的话,这些测试都是同样具有意义的。
3高油耗背后的思考 引发高油耗的外因
回到我们的正题上来,此次写这篇文章的主要意义并不在于去批判哪种测试标准好,哪种测试标准不好。在我们眼里看来国外的天总是比国内的蓝,这一观点在汽车行业确实也是如此,中国的汽车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各项标准不完善也是能够理解的,拿来主义是必走的一步。症结所在是需要指出的,但更需要一些贴近实际的分析。下面我就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对油耗增加的事实进行一下分析,希望有些东西对于您能有一定的帮助。
油品质量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我国的汽油不仅价格高,而且品质较差。目前除了北京使用了京Ⅴ标准汽柴油,上海、珠三角、江苏等地也实施了国Ⅳ标准油品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油品实施的仍是国Ⅲ标准。按照我国成品油排放标准,以硫含量来看,京Ⅴ标准硫含量要低于10ppm,国Ⅳ标准要低于50ppm,国Ⅲ标准要求低于150ppm。而美国、欧洲实施的成品油排放标准硫含量分别是低于30ppm、10ppm。也就是说除了北京油品质量与欧洲相当外,大部分地区(国Ⅲ)油品的硫含量确实是欧洲的15倍,是美国的5倍。
美国、欧洲和日本满足相应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油品,均提前于机动车排放标准施行开始供应。但在中国,国Ⅰ、国Ⅲ和国Ⅳ,与汽油机动车排放标准执行时间相比,相应的汽油标准施行时间分别延迟了2年、2.5年、2.5年。油品供应跟不上,不仅严重影响了汽车的油耗和使用寿命,而且也大大制约了减排的效果。燃油中的硫会增加点火迟滞,提高点火温度,降低发动机功率,使三元催化器中毒失效,使车载故障诊断OBD-II系统不能识别已失效的三元催化器,并腐蚀金属零件。
道路拥堵直接导致用车成本上升
城市的拥堵也是导致油耗增加的一项重要因素,“堵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前只是上、下班堵,而现在只要出门就会堵。“堵车”已经不仅仅是北上广的专属名词,现在已经蔓延到中国的各个城市。网上流传的各个段子也体现出广大市民对堵车现象的一种无奈,“塞车算什么?您得研究有车族的心理,愿意花两个小时上班的车主儿,根本不在乎再多花两个小时”。“什么叫马路天使您知道吗?马路天使就是,走什么路都选最堵的,不选最快的。”
美国《外交政策》在2010年8月24日盘点了世界五大交通最拥堵城市,分别为:中国北京、俄罗斯莫斯科、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巴西圣保罗以及尼日利亚的拉各斯。从这点我们不难看出,北京已经在拥堵城市中占据领先地位。然而这只是2010年的盘点,2012年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就已经达到了520万辆。
中科院在2012年发布的50个城市上班平均耗时报告中指出天津、南京、重庆、杭州等二线城市,均在30分钟以上,可见,交通拥堵正在二线城市蔓延,并逐渐愈演愈烈。据报告显示,中国百万人口城市上班耗时平均39分钟,80%的路段和90%的路口的承载能力都已达极限。北京以52分钟位居榜首,而中山、西宁、银川分别以18、19、21分钟位居后三名,即上班平均耗时最少。你今天上班耗时多久?是否超过39分钟?按照人口计算,中国15个城市每天上班耗时比欧洲多4 .8亿小时。
我们可以简单的估算一下堵车带来的油耗增加和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我们就拿每100公里消耗8升左右燃油的车辆进行计算,在堵车状态下,燃油的消耗量为每100公里10至12升左右。这样的话,能耗就增加了33%,相当于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全国城市交通“拥堵成本”采用的计算模式是:停车没有公里数时,用时间衡量油耗,三分钟相当于汽车行驶一公里的油耗,以每辆车平均油耗每百公里8升计算,则每三分钟的停车油耗为0.08升。每分钟因拥堵停车产生的油耗约为0.027升。以2013年8月14日北京92号汽油7.75元/升计算,每堵车一分钟额外油耗就多出0.2元。
4高油耗背后的思考 引发高油耗的内因
一、车况影响油耗的因素:
1.轮胎对油耗的影响
轮胎因为充气不足的时候将会影响到耗油量,当轮胎压力过小的时候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行驶的阻力更大,那么车辆自然也就更废油了。行驶中的轮胎,它的气压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有微小的泄漏,所以车主应养成每月检测一次轮胎气压的习惯,并随时补充轮胎的气压。
2.合理添加、使用油料
按照汽车说明书上的要求,根据发动机的压缩比来选择燃油的标号,要与发动机的压缩比相匹。尽量不要等油灯亮了再加油。因为油泵位于油箱内,油泵连续工作时温度较高,浸在燃油中可以有效降温。而油灯亮时说明油面已低于油泵,如果每次都等灯亮再去加油会缩短油泵的使用寿命,存油太少或燃油耗尽还有可能烧毁油泵。
通常,压缩比低于7.5可使用90号汽油,压缩比在7.5~8.0应选用90或93号汽油;压缩比在8.0~10.0应选93或95号汽油;压缩比在10.0以上的应选用97号汽油。 具体到每一款车,还要考虑到一些实际情况,以说明书为标准是最准确的。
3.及时、正确的保养
应及时做好发动机日常的保养,保证发动机处于良好工况。特别是发动机油、电路系统中有一些易损件都只有一定的正常使用寿命,其性能一旦变差,将直接影响发动机油耗的上升。如进气滤清器、火花塞、喷油器、节气门,甚至点火的高压线等,到了规定的使用寿命后都得及时更换或清洁。
4.非法改装导致油耗增加
很多朋友都喜欢改装,尤其是对外观改装和轮胎改装的人居多,然而熟不知,这些改装都是增加油耗的元凶。包围、扰流板、进气格栅等改装是最直接突出外观个性的地方。无疑这样能让你的车更加拉风和个性,不过相应增加的质量和风阻也是高油耗的主要来源。更宽更大的改装胎抓地力更强、视觉效果更酷,但是如此的更换则会造成更大的阻力,这也就意味着消耗更多的燃油。
二、驾驶习惯对油耗的影响:
1.掌握正确的换挡时间
一般换挡不及时的情况主要出现在“新手+手动挡”的组合上。车辆的时速已经很高了而你并没有相应的升挡,那么随着发动机转速的越来越高油耗自然也是飙升了,反之就是车辆的时速过低挡位却还停留在高位上,这种情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发动机、车身已经开始抖动并且随时有可能熄火,此时有些朋友会选择加大油门的方式,而加大油门则就意味着喷油量的上升。对此不妨参照车辆合理的时速和挡位去选择合适的换挡时机。
2.热车时间不宜过长
着车后,大多数人都习惯让发动机怠速运转,等水温达到正常温度后再把车开走,其实这种预热的方法是非常错误的,电喷发动机如果采用长时间预热,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是有害的。缩短预热时间可以延长三元催化器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尾气中污染物的转化率和节省燃油。
3.减少猛加油、频繁刹车
有人喜欢享受猛加油的推背感,殊不知这是以成倍增加油耗为代价的!而增加的这部分油耗并没有实际意义,并没有多跑,所以如果没有什么着急的事尽量匀速行驶。在加速的时候要缓慢加油,跟车的时候别总靠刹车调整车速,要尽量用收油来调整车速。
4.出门前计划好路线,尽量减少并线的次数
很多大城市都会发生堵车的情况,出发前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不仅能为你节省时间,还可以减少你爱车油耗的增加。所以出发之前提前计划行车路线,留意地方的交通信息和路况避开拥堵路段是现在有车一族必做的一门功课。还有,很多车主朋友会经常在路上变换车道,这时您不仅要加速、减速而且行驶距离也没有直线距离来的短,所以这也是油耗上升的原因之一。我们易车网也曾经做过一期文章说的就是在道路上乱并线的问题,油耗的增加只是一方面,严重的还会造成交通事故。
5.为你的爱车减负
很多朋友都会把爱车当做自己的小仓库,什么衣服、鞋、书包等等放在后备箱里,不管是经常用的还是不经常用的。更有的朋友还在爱车上安装行李架。这些做法都无形的增加了汽车的负担。车上的东西越多,车就越重,到头来发动机的负荷就会越大,这样最直接的就会导致油耗的增加。
6.合理利用空调系统
编辑观点:近几年,油价的不断飞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身边很多朋友已经把用车当做了生活的一个负担,出门开车吧,油烧不起。不开车吧,眼看着车价一天天的往下走,自己的车也越来越不值钱。在烧油如同割肉的今天,工信部的测试油耗就成了大家发泄的对象。看着如此低的油耗,想着自己的车,就是不明白这个数值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如此更接近于理想化的油耗数值也许更适合“科研”,这种引起大众情绪不满的陈旧的测试方法是应该到修改的时候了,与时俱进不是挂在嘴边的,还要付出行动。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工信部给出的油耗数值也好还是EPA更加严格的测试数值也好,指导意义可能更多的是在于车辆油耗的横向对比。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批判谁对谁错,更不是为谁去开脱。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为大家分析一下高油耗到底是如何造成的,真实的油耗是开出来的,而不是测出来的。与其写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去批判,还不如理性的分析一下原因,为大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来的更实际一些。既然大的环境我们暂时无法改变,那么节油就需要从自身出发。保持较好的车况、正确的驾驶方法才能使自己的爱车更省油。如果您要是实在觉得自己爱车的油耗太高的话,那建议您出行就选择更绿色的交通出行方式,比如自行车、地铁等等,这样不仅让腰包里的钞票不再减少,还让自己的身体也得到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