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冰冻期”奇瑞合资或将甩掉斯巴鲁

来源:中国经营报

    重新考量

    看起来,较之此前确定在华合资层面的“多线出击”思路,斯巴鲁此番“任何可以落地的方式都没问题的”表态,显示出斯巴鲁在华的合资意愿依旧强烈。

    实际上,自2010年斯巴鲁传出国产消息之后,其就先后与多家国内汽车企业就合资国产项目进行过意向性接洽,绯闻中的“恋爱对象”名单包括奇瑞、上汽、一汽、北汽、力帆和江铃等。而最终与日方达成合资意向并上报国家发改委的,只有奇瑞斯巴鲁合资项目。双方此前甚至商定,与日本隔海相望且具备深水港优势的辽宁大连,将成为奇瑞斯巴鲁合资项目落户的不二之选。

    就在大连翘首以待奇瑞斯巴鲁“联姻”喜讯时,来自发改委的“否决令”给意向合资的股东双方泼了盆冷水——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同一家外商(境外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相对控股另一家企业,则视为同一家外商)在中国只能建立不超过两家的合资企业,而由于丰田汽车持有富士重工(斯巴鲁母公司)16.5%的股份,是富士重工的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方,且丰田此前在国内已经成立了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两家合资企业,因此,奇瑞与斯巴鲁的合资项目遭到发改委拒绝。

    事实上,对于国产未果富士重工并不甘心。随后的2012年2月份,富士重工社长吉永泰之对外表示,虽然中国合资项目遭遇严峻的困难,但否认会放弃在中国的建厂计划,同时也表示“希望就如何做才能实现目标,寻找一切可能性”。

    不过,作为合资意向方的奇瑞,其自身的战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就在与斯巴鲁洽谈合资项目的2010年,奇瑞就开始了旨在“做减法”的战略收缩转型。其后的2012年,后于斯巴鲁与奇瑞商谈合资的捷豹路虎,却意外地率先获得发改委审批。双方随后敲定奇瑞捷豹路虎合资工厂将位于江苏常熟,规划产能13万辆,总投资额超过120亿元。

    “在顺利拿下与捷豹路虎的合资项目之后,加之此前就已经启动的观致汽车,奇瑞在对外合资方面的愿望已经得到了满足,而此时,对于依旧碍于审批难题的斯巴鲁项目,奇瑞就显得并不十分积极。”汽车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表示,加之自2012年中日钓鱼岛风波的影响,作为日系品牌的斯巴鲁,品牌身份也稍显敏感。

    而上述奇瑞公关部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陈,在中日钓鱼岛风波之后,公司高层甚至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与斯巴鲁的合资项目。

    格局初定

    “到目前为止,在实施战略转型之后,奇瑞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奇瑞,两大合资板块’的大盘格局,目前也没用太多的精力来规划新的合资项目。”上述奇瑞公关部人士表示。

    据其介绍,在合资业务板块,眼下,由奇瑞常务副总经理郭谦(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带队的观致合资项目,正在忙于新车型观致3的上市前期准备工作;而由奇瑞汽车副总经理陈安宁带队的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目,则在其位于常熟的工厂建成投产之前,也在组织向捷豹路虎方面学习高端品牌及管理方面的运作经验。

    “在奇瑞品牌自身技术升级转型之后,合资项目对于奇瑞技术实力提升的帮助,显然也是奇瑞必须考虑的因素。”张志勇分析。观致项目从一开始就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团队,其技术实力提升的路径也是内外兼修。而在与捷豹路虎合资项目谈判伊始,双方已经将合资自主车型作为未来合资公司的重点项目提出,捷豹路虎甚至可以考虑与奇瑞合作开发应用全铝车身的新款捷豹车型,并考虑将奇瑞自主研发的2.0T发动机配套到路虎品牌的未来国产车型上。

    相比之下,斯巴鲁则多少显得有些诚意不足。由于此前的合资项目审批未能通过,奇瑞与斯巴鲁商定的合资条款外界也无从得知。不过,此前关于斯巴鲁方面不同意部分国产车型挂奇瑞标识,且不愿过多向奇瑞开放技术的传闻,也显示了斯巴鲁在合资层面的保守心态。

    按照奇瑞当下向“技术奇瑞”转型的思路来看,奇瑞在接下来将着力推进技术升级,依托合资项目实现对高端品牌车型的管理运作能力的提升,并且借助合资项目实现技术实力提升也是奇瑞的考虑之一。

    而陈安宁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奇瑞发展的第一阶段,通过大量车型产品快速上市,在中国市场没有充分竞争的时候,这种发展模式促成了奇瑞的快速生长。而眼下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特别是奇瑞所在的市场,众多自主品牌车型和大量的合资产品贴身肉搏,这将是奇瑞转型后的发展第二阶段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此前最被业界看好的合资意向方奇瑞,已经依托战略转型初步形成了自身的战略格局,对于新的合资项目需求并不强烈;另一方面,斯巴鲁在华合资此前所面临的审批难题依旧没有解决,同时,在心态上,斯巴鲁似乎依旧没有转过弯来。”张志勇表示,种种迹象显示,奇瑞与斯巴鲁的合资项目正在渐行渐远。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