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只剩下2个月了,汽车厂家都加足马力想在这短短的60天时间里来个最后冲刺,给自己的销售曲线图画上一个漂亮的结尾。是大幅降价拼个刺刀见红,是推款新车再抢点份额,还是按部就班听天由命?
老百姓都盼着车价在年底前能来个“大跳水”,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年底前爆发大规模降价的可能性依然很小,车市会将今年稳中有降的态势保持到最后。据国家统计的数字,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汽车市场价格总体保持平稳下降,降幅比去年同期明显缩小。专家预计全年汽车价格的降幅可望控制在3%以内,低于去年同期降幅,乘用车价格同比下降7.49%。这也就是说,2004年那种几十款车同跳水、动辄数万元的大面积降价的局面难以重演。从汽车厂家来说,之所以不太可能进行大的价格调整,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多数主流厂家有望完成产销任务
汽车厂家降价的最直接压力来自销售量,如果销售情况还过得去甚至还相当不错,厂家就没有理由把应得的利润拱手让给消费者。从今年前三个季度的销售情况来看,全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85.43万辆和280.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3.09%和16.83%,产销量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销售形势要明显好于年初专家的预期,特别是一些主流厂家如上海通用、广州本田、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奇瑞汽车等,销售增长的幅度更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企业都有望超额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所以基本没有多少降价压力。
下面是十大轿车企业今年的产销情况:
上海通用今年的目标是产销30万辆乘用车。1到9月上海通用累计销量为221493辆,居国内各大厂商之首,其中9月份同比更是增长了20%左右。按照目前的情况,上海通用距离30万的产销目标还有不到8万辆,继续以现在的势头发展,应该不成问题。
广州本田今年的目标是23万辆,1到9月已累计销售轿车172423台,同比增长15.5%。今年23万台的产销目标,广州本田已完成近75%,按照广州本田一直比较稳定的销售情况,完成任务自是手到擒来。
神龙汽车今年的目标是13.5万辆,今年1至9月,该公司销售轿车105700辆,同比增长62.33%,今年应该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一汽丰田年初时确定的销售目标为13.4万辆,但如今丰田今年在中国已经销售了超过10万辆的汽车(包括进口和四川丰田)。就目前形势而言,公司今年的销售量可以完成15万的成绩。
东风日产1到9月份累计实现整车销售10.73万辆,今年东风日产的目标为14万辆,而剩下的三个月中,东风日产应该能够每月完成1.08万辆的销售任务。北京现代原来制定的目标为20万辆,但在途胜上市之前调高了5万辆,目前北京现代完成销售为171567辆,距离25万的产销目标还有7.8万辆的差距,虽然很难完成,但超过20万辆已经是大获全胜了。一汽夏利借助夏利的狂销大幅增长,前9个月的销量达到创纪录的14万辆,全年实现18万辆的销量当不成问题。
奇瑞汽车今年增长迅猛,前9个月汽车销量已达到12.86万辆,仅9月份销售量就接近2万辆,它超额完成任务已不在话下。
相比之下,日子比较难过的是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前9个月只卖出了15.09万辆,上海大众经过全系列的大幅降价也才售出16.17万辆。虽然这两个数字都是终端销售数字,比其他企业的数字更实在,但是距离年初的销售目标仍相差甚远。一汽大众(包括奥迪品牌)的销售目标为27.2万辆,上海大众今年的产销目标为35.2万辆。但是上海大众已经在8月份进行了大幅降价,一汽大众虽没有公开宣布降价,但车市上捷达、宝来的价格已远远低于指导价,厂家即使降价,也不过是对市场价格的追认而已,要期待更大幅度的优惠似乎不太现实。
除了产销目标大部分能完成外,多数厂家利润下滑也使他们对降价力不从心。据国家统计局10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9个月,我国轿车产量同比增长17.7%,但企业利润下降52.9%。只有一汽夏利等三家企业利润增长,多数企业利润下滑,甚至还有4家轿车企业出现亏损。
▲新老车型多数都已降价
要说今年最后的两个月会不会大降价,还要看今年前10个月的总体降价情况。从总体上说,今年生产厂家的主动降价比较少,但降价幅度较大;经销商的暗中降价频繁,但降价幅度较小。
从1月初到10月底,由汽车生产厂家发动的降价主要有四次:
今年年初,华晨宝马进行了宝马国产以来的最大一次降价,降价幅度达5万至10万元。10万元的降幅一举将宝马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拉了下来,直接缩短了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宝马的销量也有大幅度的上升。到7月时宝马318i、325i的价格再次降低了3万~4万元,只是此次降价是商家操作。可见大降之后尽管短期内对销售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让价格也失去了制衡而不受厂家控制继续下落。
为了应对宝马的降价,一汽大众也对奥迪A6进行了1万元~4.3万元的价格调整,但是促销效果并不明显。奥迪A6上半年销量为13499辆,同比负增长49.69%。奥迪的份额被天籁、皇冠等车型大量蚕食。
还有一次就是一汽轿车对马自达6的降价,厂家以“庆贺一汽轿车MAZda6成功上市两周年”的名义对马6进行了2万元的降价,使马自达6的销量稳中见涨。上半年总销售24607辆,同比增长26.7%。
而下半年唯一一次厂家降价就是上海大众8月初的全系列降价,最高降幅达4万元。通过这次降价上海大众稍微扭转了一下不利的局面,9月份销量有明显回升。但是,降价已两个多月,还没有一个厂家明确跟进,上海大众的“吐血大甩卖”并没有撼动车市。
虽然厂家发起的降价仅有以上四次,但是由经销商出面、厂家默许的降价就多得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9个月已降价的车型达104款,波及到从5万以下到30万以上的各个细分市场,不仅桑塔纳、富康、捷达等较老旧的车型都已降价,就是雅阁、君威、伊兰特、凯越、福美来、花冠等车市最走俏的车型也逃不脱降价的命运。与去年相比,只不过是降价幅度没有那么大,也不像去年那样集中罢了。
今年的车市,几乎找不到紧俏的车型,就是刚上市的新车也没有几款能超过一个月的热度。2004年全国共推出50多款新车,而从2005年1月初到10月底,各厂家推出的新车和改款升级车型就已达81款,其中不乏新奥迪A6、宝马新3系、新皇冠、锐志、雪佛兰乐骋、福克斯、骐达、赛拉图、御翔等重量级新车。不断推出新车已成为厂家拉动销售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但是由于新车型推出的密度太大,有限的车市根本来不及消化,所以今年的新车上市一两个月就降价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如今年3月才上市的雪佛兰景程已降价多次,已累计降价2万余元,现代途胜、赛拉图、雨燕、颐达等新车的价格都已下降了数千元。
而且,从今年推新车的时机来看,多数厂家把新车都放在了年初、4月份和8、9月份等几个车市较热的季节,今年准备要推的绝大多数车型都已经上市,最后两个月除上海大众的帕萨特“领驭”外已基本没有什么值得等待的重量级车型,厂家已无必要抢先降价来抢夺年末新车的市场份额。
总之,今年前10个月是大降不多,但小降不断,车价以比较平稳的速度在持续走低,这种较平滑的降价曲线是比较健康的,相信这种趋势会延续到今年年底。
▲更多厂家以“服务战”代替“价格战”
近日,上海大众正式启动了其全新的服务品牌形象“Techcare大众关爱”。这是国内汽车企业树立的首个大服务品牌。在暂时没有全新车型的背景下,全方位打造服务品牌以及提升服务质量正成为上海大众吸引消费者和市场注意力的一个亮点。
上海大众大打服务牌只不过是今年车市服务战的一个最新案例。业内人士认为,国内车市正在从“卖车”向“卖服务”转型,不少厂商的职能已经从以制造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进入了“后市场时代”,将来用户的忠诚度就是靠服务来体现。最新的数据表明:近5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以平均24.5%的速度高速增长,汽车特别是私家车的保有量增长很快,到2010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5600万辆,与之配套的汽车售后市场也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市场,发展潜力惊人。据估算,今年我国汽车市场,仅汽车用品行业产值就可达到420亿元,维修行业产值达400亿元。美国汽车服务行业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只要有1美元的车在路上跑,那它就会牵扯出至少8美元的汽车售后服务!”而且,服务对于销售的促进作用也不言而喻。因此,汽车厂家都看准了售后服务这一重要的竞争手段,把更多精力与热情都投入到售后服务上来。
今年年初,一汽大众就将100辆最新车型———开迪率先配备到一汽-大众在全国的特约服务站,成为一汽-大众24小时救援服务专用车。随后一汽-大众还将增加开迪救援车的数量,最终计划在全国配备500辆开迪救援车。大众虽然仍稳居国内轿车业老大的位置,但也受到了通用、丰田等对手的严峻挑战。大众出重拳大打服务牌,就是想通过其全球领先的售后服务标准来提升品牌形象,抢回被对手挤占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其在华的龙头老大地位。
北京吉普公司今年围绕着其“Friend”服务品牌宗旨不断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奔驰中国着力打造“星徽理念”,上海通用则力推“别克关怀”。今年伊始,南京菲亚特也迅速整合了其销售、服务的渠道和体系,对下属的授权4S店加强了指导与管理,并正式推出了“简捷生活”这一服务品牌,通过“小修快修绿色通道”、“大修理赔快速通道”、“全国汽车救援联盟”等众多服务举措和自己不断地努力提供给所有菲亚特车主最便捷的服务。
汽车厂家不仅大推服务品牌,而且还从延长保修时间等方面着手加大服务力度。今年年初华晨金杯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尊驰轿车10年或20万公里超长保修的服务承诺,开创了国内超长保修的最高纪录。而广州本田在京的4S店则于9月份推出了“您买车我养车”活动,即购买一辆雅阁2.4升车型,将送一年的基本养车费:一年的路桥费、养路费和保险费(基本险),折合人民币约8000元。此外,还有东南汽车、海南马自达、奇瑞、比亚迪等汽车公司大幅降低了汽车零配件的价格。
这些服务方面的种种举措不仅更好地维护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同时让消费者真正得到了实惠。
而服务战也需要企业大量和长期的资金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使他们对于降价更加谨慎。
编者的话:
“年底车价动不动”这个选题是应读者要求做的。距离新年还有两个月,每到岁末年初,汽车价格总能成为消费领域内的热门话题。那些忍了一年没有出手买车的人迫切想看到汽车价格降下来,在他们看来,汽车价格肯定要降,但降的时机是什么时候?他们心里没底,因而总是问:什么时候降?可是对这个问题,我们也不敢说。而现在这个时间,正是去年汽车价格大幅度下降的时候。业内人士认为去年那场降价是媒体炒作的恶果。其实不然,媒体不是汽车厂家,不生产汽车;不是汽车经销商,不做买卖,对汽车价格没有任何决定权。能做的只是如实反映厂家动态、商家想法、产品信息、政策公布。所以,本期做了一个专题,“汽车价格动不动”,是“动”不是“降”!
围绕“动”字,专题分为四部分,厂家篇(C10、11版)、商家篇(C12、13版)、政策篇(C14版)、消费者篇(C15版),相信读者看过之后,会对汽车价格动与不动有自己的判断。
就在本专题周一结稿的时候,传来消息:奇瑞汽车降价。看来,这价格是要动了!
吉利控腔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今年年内吉利不会降价。”同时李书福表示,明年中级车市场的价格可能会有所变化。
东风雪铁龙商务部副总经理 袁纲:东风雪铁龙不会降价,虽然8月份上海大众的降价行为使市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震荡,但东风雪铁龙的车型与其市场定位不同,因此波动很小,而且,东风雪铁龙有信心完成今年10万辆的产销计划。2005年,东风雪铁龙曾3次举办“龙行天下”、“龙腾天下”远征试驾活动,通过这种创新的动态车展,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考验品质,实现产品展示和品牌推广,让用户感知物有所值,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销售业绩。因此,东风雪铁龙不会考虑降价。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王法长:锐志决战年底中级车市
在上周一汽丰田锐志的新闻发布会上,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法长表示,其实锐志在中高级车市场的表现完全超出预料,他预计,在后来两个月,以锐志为主的中高级车将进入一个销售旺季,并进一步引起价格的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