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已经落下帷幕,对于过去一年的中国车市来说,就如同它的生肖一样,是虎虎生威。今年1月10日,中汽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双超1800万辆,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市场桂冠。
据分析,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延续了上一年的发展态势,在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汽车下乡、节能惠民工程等多种鼓励消费政策叠加效应的作用下,汽车产销得以双双超过1800万辆,产销再创新高,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在政策刺激车市冲量的同时,汽车产业也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发展态势:集团化兼并重组、车企和经销商纷纷上市寻找出路、车企合资和海外并购频现、合资企业发力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将成为重点发展等等。车市的繁荣和繁忙背后离不开车企的自我发展,不过在这种的车市大满贯的情况下,对于众车企来说,有的踌躇满志,有的则意兴阑珊,自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车市繁荣的这一年众车企的表现。
欧美车企—产品线充沛、营销见长
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的表现可以说很给力——两家再次占据了销量榜的前两位,轮流坐庄。这一方面得益于企业充沛的产品线,另一方面与企业强劲的营销策略有关。
尤其是上海通用,它一贯以营销见长:2009年初网上一则女客户在4S店强要老公购买新君威的搞笑视频被广大网友不断转载;与此同时,当时火热的开心网也被上海通用看中,抢车位游戏中,以广告车型登场的新君威不到一个星期就被网友“抢购”了3000万部;之后,《越狱》男主角米勒驾驶着雪佛兰上演了一场别样的越狱故事;而随着《变性金刚2》的热播,街头巷尾出现的克鲁兹组成的大黄蜂车队总是引人侧目;今年,为了迎接克鲁兹1.6T的上市,在网络上盛传的“11度青春”系列短片再次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尤其是筷子兄弟为《老男孩》影片演唱的片尾曲,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共鸣,共同感伤和怀旧…可以说,上海通用依靠充沛的产品线和密集的营销活动,极大提高车型曝光度,引起公众关注,为它的销量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也是欧美车系的共同特征。
日系车企—紧跟中国市场 贴近消费需求
2010年日系车的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合资自主”新势力的出现,让日系车企走在了风口浪尖,表现出企业的开拓精神以及对于车市政策敏锐的洞察力。
在广州车展上,广汽本田推出了首款合资自主的量产车理念S1,东风日产也推出了自主品牌启辰的概念车。在合资自主的浪潮中,日系车企先声夺人,走在了其他车企的前面。合资自主虽然是在争议中产生和成长,但是顺应了国家发展自主品牌的趋势,在汽车“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企业新增产能必须要有自主成分,这就迫使合资企业向政策靠拢,以此换得市场空间。而日系车企率先发起合资自主的做法,得到了众多的拥护者,其后,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广汽丰田、东风本田等也都传出了谋划自主品牌的消息,合资企业建立自主品牌正在成为行业的潮流。
另外,去年广汽本田歌诗图的上市,也在业内掀起了一股跨界风。它集轿车、SUV、MPV的特点于一身,既有硬朗的外表、豪华的内饰,又不失实用性,特别是其大溜背的优美线条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其“豪华”和“跨界”的定位让歌诗图在业内独树一帜。
而不得不提的是,在去年的中级车市场中,前三甲仍然被日系车牢牢占领,雅阁、凯美瑞、天籁分别位列前三位。尤其是雅阁表现非常强势,其全年销量171728辆,全年上牌数达到170707辆,从而成为中高级轿车市场年度销量和上牌量的双冠王。然而,它们并未为此自满,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更高需求,在年末岁初纷纷推出了改款车型。特别是2011款雅阁,在推出之前更是进行大量细致、周密的调研,最终根据用户需求,在内饰质感、静音效果及导航性能方面进行了大幅提升,实现了细节的全面进化和自我高度的全新超越,从而获得消费者更要的满意度。
日系车企紧跟政策、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策略,使其在多方面走在行业前面。而面对强劲的市场竞争、保住市场地位,日系车企不得不解决制约其发展的产品线短缺的问题。
韩系车企—产销实现突破 同门竞争应错位
韩系车企中,东风悦达起亚在2010年有很大的进步,销量达到33.3万辆,比前一年增长38%左右。北京现代的表现也非常抢眼,销量由前一年的57万增长到70.3万,增长比率达到22%,位列第四,它在国内市场的成功得益于它的一系列调整手段,在中国市场它采取了内涵式增长管理、多元化营销、扩建第三工厂以及组合拳的方式奠定调整企业发展,最终获得良好的效益。
然而隶属同门的两家兄弟,在市场上的表现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有其原因的,由于现代起亚集团对于现代、起亚的厚此薄彼,造成东风悦达起亚的车型更新换代缓慢,甚至两个品牌的车型均出自同一平台、定位过于雷同的产品,让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的产品不仅没能形成互补,还在某些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系出同门的自相残杀,如途胜与狮跑、索纳塔与远舰。同门竞争的现象对于这两家车企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两者要想在中国市场有长足的发展必然要解决这一关键原因。
虽然在国内汽车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环境下,车企的表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是对于它们自身来说,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遗憾。面对今年的开局不利的形势下——国家陆续取消小型车优惠政策之后,受政策刺激明显的中小型车销量并将受到严重抑制;再加上各地限行、控制车辆的政策陆续出台,这对于汽车产业来说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2011年的竞争必然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