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标致总部转移到北京,东风雪铁龙总部也迁移到上海,总部集中于武汉光谷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也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被沿海地区企业超越,很多事情,似乎揭示了武汉这个城市只能是适合企业初级发展的城市,而不是培养企业成龙成凤的福地。所以这些企业要么将总部外转移,要么等着被别人超越。
打开武汉的城市版图,城市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商业也算是比较发达,可以算是国内几个大城市。但是从实质上来说,武汉只能算是一个地域中心城市,这么一个武汉,只能是省内的商业中心,而且可悲的是只能是作为外来企业或者本土企业向省内扩张的城市,而不是有更加积极意义的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进行发展扩张的商业服务前沿城市。因此,武汉只能在国内只能算是处于比较靠前的二流城市,尽管是靠前,但跟国内一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其间的距离却是不一般的远。
尽管这几年武汉招商引资似乎还不错,武汉的GDP也大大增多,但是在朝国内一流城市迈进的措施,武汉依旧做的不够,无论是企业,还是武汉的政府。
从政府层面来说,武汉在为打造领先城市方面做的软服务不够:一个是信息广度不够,武汉没有为企业广泛搜集和研究国内外各地经济以及世界相关公司的前沿发展情况,运营状况,发展政策,商业信息等方面的有效信息,信息决定视野,视野决定发展战略的深入,信息落后必然导致武汉企业容易错过企业进行国内外扩张迈进的好时机;另一方面,武汉政府为企业发展引进的服务机构依然不够,企业发展除了融资,还有培训等,武汉企业培训做的太少;另一方面,武汉政府缺乏研究差距的机构,我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就有一些研究世界发达领先城市的机构,他们都在研究这些城市为什么领先,领先之处有哪些,哪些值得学习和引进,包括社会公共服务,培育领先企业的服务等;再一方面,武汉不应该顺着国家给武汉城市发展定位的国内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而应该是朝着国际型城市方向发展,作为追赶型的发展中国家,只有追赶国际发展信息与潮流,跟上世界发展步伐,才能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城市,现在国内处于领先的都是紧紧跟上了世界发展趋势,都能紧密融入世界经济体,而国内落后的城市都是没有跟随世界发展趋势,没有很好融入世界经济的城市,尤其是表现在世界新潮流的有效的国际商务。
从企业角度来说,武汉企业似乎缺乏做一流企业的魄力与意识。我们可以看到,武汉光谷很多 高新企业才开始都是处于国内新创企业,技术上很有优势,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沿海有相关企业出现的时候,武汉企业就被赶超过去了,而且武汉这些企业以前培养的一些人才很多都流入到这些后来者企业公司里,而成为这些公司赶超武汉企业,最后成为行业内领先企业的重要功臣。为什么都流走:首先是武汉企业在一时处于国内领先的时候,没能抓住时机有效进行产业链的衍生以及向国外市场渗入,所以造成企业发展开始处于停滞的局面,也就是持续发展创造力都不强;另一方面,企业老板不知道领先公司该怎么管理,领先公司必须要进行优胜劣汰的管理模式,无论是基层还是到高层的管理者,即使是才开始的创业团队,你的管理思维赶不上发展趋势了,你必须要退下来,让比你优秀的人上去,同时要实行领先公司的薪资制度,光谷的企业,当你有一点资金实力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对照着武汉的最低工资制度来发工资,即使比武汉市面上的工资高一些也不可以,你必须要对照整个国内领先薪资的行情来做,高层我就不说了,中层到一般大学毕业的职员,你都要处于国内行业领先的地位,只有这样,你才能保证你的人才的优秀性以及核心人才的稳固率,再就是要建立好的培训体制,不断培育公司团队能力,个人能力,学习华为万科那种培育企业狼队的方法。就是因为企业缺乏做一流企业的意识,造成武汉企业低薪低发展局面,我想首先从光谷企业做起,改善管理,提高一般员工的薪资,那么大量人才才会回流,到时候武汉光谷才能更有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