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也是最复杂的市场之一”,记得一位征战中国多年的跨国汽车老总如是说。是的,中国市场上百花齐放的车型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也正因如此,一些在欧美市场畅销的全球首发车来到中国没几个月就陷入低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新车发布频率明显加快的今年,这个现象尤其值得解读。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增长国,从2004年开始,各个汽车厂家推出新车的速度在逐步加快。2008年又是一个新车扎堆上市的年份,截止目前,发改委公布的新车目录就超过了100款,几乎每3天就会有一款新车上市。
新车频繁上市是车市趋向成熟的一种表现,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新车在上市不久便出现了快速失宠降价促销的现象,在销售排行榜上往往是老车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喜欢新车?喜新厌旧的规律难道在车市失去了作用?
推新速度过快 引发"新车疲劳症"
平均3天推出一款新车型,在一些月份还出现集中上市的现象,连续一两个星期天天有新车上市,甚至在同一天有几款新车同时上市。比如去年年底马自达2和新雨燕同一天上市,今年3月18日八代雅阁、比亚迪F6以及途锐W12同时上市、4月8号新伊兰特和新爱丽丝同时上市。
新车频繁上市,让很多业内人士都有些应接不暇,更不用说普通的消费者了。一款新车上市还没有等消费者去深入了解,另外一款新车又来了,如此这般,新车在消费者眼中往往如过眼烟云,没有对新车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也就不会促成购买。而且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消费者本来看好某款车打算要买,但是觉得现在新上市的一款车也不错,即将上市的另外一款车也可以。选车空间大了是好事,但有时也很容易让消费者继续观望持币待购。
老瓶装新酒 “伪新车”抵消市场期待
虽然新车推出的数量很大,频率很高,但是如果深入的了解这些新车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大部分车型,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新车,而仅仅是改款版本。比如刚刚上市不久的新凯越、新爱丽舍等,另外还有品种繁多的各种运动版、奥运版、贺岁版、增值版等小改车型。
在国外改款车型有个专用的名字叫Facelift,是在两代全新车型之间的某个时间发布的改款车型,其作用是保持车型的新鲜感,在下一代全新车型出来之前维持稳定的销量,通常两代车型之间改款车型次数为一次,一般不会超过两次。
这种情况到了国内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对于改款厂家官方是不会直接说明的,往往直接在车型名字前面加个“新”字,以制造新车上市的轰动。而各种版本的小改款车型更是络绎不绝,这些车型在动力、性能等核心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仅仅是对外观塑料件和内饰配置进行部分改动,老酒装新瓶变得索然无味。
而这些所谓的新车上市,往往都是厂家为了让车型价格回归而准备的,老款车型在上市一段时间之后降价促销,使得厂家利润减少,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推出小改车型通过外观改动和增加配置来提高售价,谋求更多利润。
不过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逐渐成熟,这种做法已经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了,这可以从小改款车型上市2-3个月便降价中看出来。推出改款车型的做法本身是合理的,但是如何推出具有市场价值改款车型则是众多厂家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不仅仅出于营销的目的,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小小改款则是越少越好。
真正的新车 短期崛起难度大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车不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车效应,对提高销量意义不大,这也促使更多的厂家推出全新的车型。合资厂家努力引进全新的车型,自主品牌也不断完善产品线。比如说长安马自达推出马自达2、上海大众将推出朗逸、中华推出骏捷FRV、奇瑞将推出A3等等。这些车型都可以称为真正的新车。
一款全新车型的介入将会对市场的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意味着其将受到市场上原有同级别车型的挤压,而且这种挤压具有集团效应,原有的车型往往在新车型上市后立即纷纷宣布降价,可想而知新车型要想快速抢占市场难度有多大。而且全新车型对于消费者来说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熟悉,品牌影响力低,这是全新车型的最大劣势,如果在定价上不做出让步的话,将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比如说克莱斯勒铂锐就已经逐渐被边缘化。
目前自主品牌新车上市之前做的准备工作与合资品牌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以至于新车上市的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购车具有一定的惯性思维,在购车选择时首先会想同级别的畅销已有品牌,比如买中高级车会首先考虑雅阁、凯美瑞,买中级车首先会想到凯越、伊兰特、买两厢小车会先想到飞度、POLO等等。如何做好上市之前的宣传工作,突出新车型的卖点让消费者有一个感性的印象是企业新车营销的关键。
老车型宝刀未老,喜新不如恋旧
当一款车型要推出改款或者全新换代车型时,其相应的老款车型往往价格很低,一方面是由于产品周期形成的降价促销,另外一个原因是新品上市老款降价清仓。那么在新老两款车型性能参数变化不大、新车型先进技术应用不多的情况下,衡量性价比,这个时候购买老款车型无疑是十分划算的,特别是对于改款车型来说更是如此。
在目前的国内汽车消费中,车价仍然是购车的主导因素。老款车型大幅度优惠,往往被一购而空,这就出现了当某款车型要推出新车的时候,往往可以在街上看到大量没有上牌照的崭新老款车型。老款车型的低价清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车的销量,使得新车上市价格回归以后往往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
老款车型的畅销也反映消费者对新车的态度,宝刀未老车型中的“神车”当属桑塔纳、捷达。去年一年这两款车型的销量都超过了20万辆,占据07年轿车销售排行榜第一、第二名。这两款分别生产了20多年和将近20年的老爷车,在中国的畅销可以说是汽车工业的一个奇迹,分析原因主要有3点。第一,车型成熟适应性强,二级城市需求量加大。第二,保有量高,维护保养方便。第三,产量大成本低售价便宜。
此外笔者认为还有消费者方面的原因,很多40-50多岁的购车者他们往往会考虑买桑塔纳和捷达这样的老车型,这或许只是出于对这两款老车的一种感情,想当年他们年轻的时候满大街跑的可都是桑塔纳和捷达。老三样中的富康虽然没有桑塔纳、捷达这般辉煌,但是在中部地区也保持这不错的影响力。此外凯越、伊兰特等半老车型在多年未改款的情况下也保持了旺销,可以看出消费者喜新的程度似乎还没有恋旧的程度高。
总结:
新车型的不断推出说明了我国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大量的新车可以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收益的是消费者,总体上来讲是一件好事。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车似乎没有得到消费者更为广泛的认可,这主要是因为“新车”推出密度过高,消费者的视线转移很快,使得单款新车的影响力大大降低。而所谓的“新车”有很多并不能成为新车,大量改款和小改款车型并不能有效的吸引和促成购买,换代车型可以起到维持销量但提升有限,全新推出的车型受到原有同级别车型的打压以及品牌认知度的影响,短时间内很难形成规模。面对桑塔纳、捷达等老车型的畅销,新车或许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