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记者从上海一汽-大众多家经销商处了解到,由于车市淡季的提前来临,迫于库存的压力,部分商家最近几个月份已停止向厂家提车。按照惯例,除非是滞销车型,商家每个月都必须向厂家提取一定量的产品车,之所出现“拒提”现象,主要原因是市场不景气导致库存无法消化,商家流动资金因此受到牵制,但是此举也让商家背上返利减少的风险。
市场不济影响资金运作
由于北京车展及五一长假的调整,4月份整体车市销量迎来了今年以来的首次下滑,本来6、7月份的车市淡季却提前到来,据上海多家品牌经销商透露,5月份厂家都纷纷下调了月销量目标。但是厂家如果依然遵循提车与库存相应正比例关系,并没有因为市场淡季而降低压车数量,这将会导致经销商库存数量严重扩张。
目前上海市场上,迈腾、速腾的价格优惠进一步扩大,其中速腾1.6L和2.0L手排车型均有1万元的现金优惠,迈腾2.0L的优惠超过3万元,1.8L手动也有1.5万元的让利,如此大的幅度堪用“清仓”形容。商家对此也显得很无奈,“如果不降价迅速减少库存,整个4S店的运作资金都会陷入被动,4S店还不如做二级经销商轻松。”一汽-大众某经销商表示。
虽然一汽-大众几次对终端价格进行严格控制,但是商家在高库存面前不得不以价格优惠来缓解压力,有的甚至亏本在卖车,只希望在年终返利上得到补偿,对此厂方为了年销量的大局考虑,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在整车利润微薄的困境下,有的商家宁愿保住利润,以此掌握库存的主动权。一汽-大众上海某家经销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都没有向厂家提车,因为库存深度太大,等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再去补进,目前暂时不再向厂家提车。
强势压库下的无奈
据了解,上海的一汽-大众经销商,平均每月向厂家提车数量在80台左右,按照一汽-大众的政策:库存必须是当月提车的1.5倍,经销商库存车至少要有120台。也就是说,经销商必须一次性备有200台车子的储备金,其流动资金必须在3000万以上。据介绍,提车的数量是由经销商年初上报决定总量,分至全年12个月中,机动性不大。
既然是厂家政策使然,为何上海的经销商会在近期拒绝向厂家提车呢?据某位接近一汽-大众的知情人士透露,“最近一汽-大众给与上海经销商的资源不好,经销商向厂家发出订单,付完钱后,往往发现到货的产品是被‘调包’的,车子并不是当初预订的相对热销的车型。那么,在这个时间向厂家进货,只会更加增加自身的库存压力。”
据了解,因为有上海通用跟上海大众两家本土竞争对手,一汽-大众并没有把上海当成其一线目标城市来看待,优势资源往往先满足北方城市。好卖的车大家都想要,不好卖的车型,厂商也得处理,上海经销商在受到如此待遇之后,拒绝提车增加库存量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拒压”潜在的风险
虽然在目前行业中,订单式生产为各大汽车品牌所推崇,但在市场压力面前,谁又能将其真正融入到市场上?为了完成年销量目标,向经销商压库仍然是最直接的手段,特别是在时机上,需要分摊到每一个月,所在在淡季市场不济时,库存积压现象就表现得特别明显。
那么,经销商几个月不向厂家提车,厂家会如何应对呢?一汽-大众品牌与公关部总监吴绍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该情况并不知情,但是,经销商有困难厂家会提供援助;5月28日记者与一汽-大众东区事业部总经理周纯取得联系,周纯表示了解情况后会回复,但是截至发稿前本报没有收到周纯的任何消息,周纯的电话也已经很难再打通。据知情人士透露,东区事业部早已出台对上海不提车经销商的惩罚措施,包括有取消该家经销商的奖金,还有该月销售车辆的返利等。“这些措施对经销商的杀伤力很大,尤其是取消返利,估计下个月经销商就会恢复向厂家提车。”知情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