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财税优惠政策

来源:射手足鹿友子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主要的财政补贴类型为生产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的补贴。在这些环节中享受财政补贴的对象包括消费者、企业及地方财政。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趋势,双积分政策推广的现状,都预示日后低续航、高燃耗的汽车与性能更加优越的新能源汽车相比,将逐步丧失市场竞争力。企业应不断跟进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调整方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进行长远稳定规划。

    财政补贴政策发展趋势

    以2009年为起点,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市场一直具有“政策市”的特点,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节能环保的要求以及政府方针政策的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长期以来都享有各级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考虑到经济层面引导行业发展的需要,为扩大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空间,政府在继续拨款补贴行业时,应考虑到市场参与各方被调动的状况,并据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退坡计划。

    无论是纯电动还是混合动力乘用车,当前国家根据行驶里程所给予的数额不等补贴,在将来都会渐渐削减。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渐渐驶入轨道,从事这一行业的公司所拥有的技术也日趋成熟,单位制造成本将得到压缩。同时,随着整体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市场发育的成熟,新能源汽车正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优先选择,政策的引导作用逐渐消退。基于以上种种新的趋势,政府自身的策略也要作出相应调整。政府部门拨款补贴的初衷,是引导产业实现良好发展,但部分产业参与者试图钻政策的漏洞,牟得不合法利益,为骗取补贴,捏造数据、伪报材料,甚至出现了部分企业产量与上报情况差距巨大,并且新能源汽车质量也远不达标的情况。对这种不正之风,政府部门采取的方针是坚决打击,并相应地改变对新能源车企的帮扶策略,不将补贴作为帮扶企业的唯一手段,这些都导致了政府补贴的逐步退场。

    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存在的问题

    第一:新能源汽车车企和其他企业之间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区分度。政府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尤其是投资额在总收入中占的相当比重的车企,并无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措施,这些企业只能享有普遍性的优惠政策。新能源汽车获得的税收优惠与其他环保行业企业之间缺少区分,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公司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是高新技术企业皆可享有的优惠政策。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车企和传统车企都能抵扣进项税,且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的财政补助,并不列入征税范围。然而因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料汽车的生产过程差别较大,当企业制造新能源汽车时,有大量的原件需要回购,且车间也要进行相应改造,成本与传统汽车相比较大,最终成本会传递到购买者身上,这会削弱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车企对新能源汽车投资。

    第二:新能源汽车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贯穿所有生产阶段。汽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时,获得的主要税收激励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技术,然而在所得税层面上,当前政府尚未针对新能源汽车公司出台优惠政策,政府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大多针对车企,税收优惠政策涵盖了汽车设计与生产两个阶段,主要措施是减征车辆购置税等税收。从整体来看,这一优惠带来的好处难以抵得过新能源汽车成本的高企,放长眼光来看在将来市场可能会成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

    第三:新能源汽车的税费成本并不比传统汽车低。在汽车的使用中,由于存在各种税费,汽车的成本不断增加。而正常的理性消费者将选择以最便宜的方式使用汽车,新能源汽车除了在使用阶段需要少量汽油消耗外,还需要承担各种停车费,过路费等,因此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并没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触屏版 PC版